

(现场图片,举报人提供)

(现场图片,举报人提供)
违建十年“刚性执法”成空文,耕地保护底线失守
2014年10月,辽宁启昊实际控制人于某擅自占用绥中县沙河镇张胡村4000平方米耕地建设厂房,另租用老百姓47亩耕地作为厂房外圈用地,将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违规转为工业用地。2015年7月7日,辽宁启昊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成立。2015年11月20日,绥中县国土资源单位对其作出行政处罚,要求15日内拆除违建、恢复土地原状,并处8万元罚款。
于某拒不履行处罚决定,2017年4月17日,绥中县人民法院作出(2017)辽行审号裁定书,明确准予强制执行该处罚决定。但截至目前,这座违建厂房仍未拆除,持续占用耕地。期间,绥中县自然资源单位多次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并于2025年9月向县里申请依法拆除、责成执法队查处未整改部分,却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行政裁定书,举报人提供)

(意见书,举报人提供)
更刺眼的是,该地块属于国家整治乱占耕地建房存量问题图斑,却能多年“安然无恙”。耕地保护政策在当地的执行力度,以及绥中县自然资源单位、县里多年来“换一届领导、喊一次整改”的循环,不禁让人质疑:究竟是执法无力,还是背后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利益勾结,或是其他缘由?

(现场图片,举报人提供)
伪造公文闯关国网招标,以次充好埋下电网安全隐患
2018年后,为获取国家电网招标资格,启昊公司涉嫌伪造地方文件,虚构厂房“合法性”证明,以此闯过国网审核。2025年9月,举报人向绥中县公安单位举报相关情况,目前公安单位已对“于某涉嫌伪造地方文件案”刑事立案,案件后续调查进展备受期待。

(立案告知书,举报人提供)
在中标后,启昊公司供应的水泥杆质量存在问题,被指“假冒伪劣”,未按国家标准生产,甚至用“预应力”产品代替“非预应力”水泥杆产品,给电网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现场图片,举报人提供)

(现场图片,举报人提供)
从国网辽宁电力2024年第三次物资协议库存招标可见端倪:举报人在规定时间内传真发送投诉举报材料后,2024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标人名单(一)中无启昊公司,可2025年8月12日,国网辽宁公司又单独为其发布中标人名单(二),且名单中仅有启昊一家,其处理方式疑似不合规。此外,举报人向国网山西、河北公司举报后,山西公司依法处理,河北公司未作回应,各区域公司在资质审核环节的标准统一性值得关注。

(意见书,举报人提供)

(意见书,举报人提供)
乡镇里开“虚假证明”、多方监管集体失位
启昊公司能获取国网资质核实,沙河镇里开具的土地证明起到关键作用。在已有明确行政处罚和法院执行裁定的情况下,沙河镇里为何仍为其开具证明?这一疑问亟待调查。
纵观事件全程,从违建十年未拆,到伪造公文中标,再到产品以次充好,每一个环节都折射出相关监管的漏洞。耕地保护政策、电网安全标准、市场竞争秩序,等方面的规定,需要在执行层面得到更好落实。
目前,举报人提出三项核心诉求:一是拆除违建厂房,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二是追究启昊公司伪造公文、骗取中标的刑事责任;三是撤销启昊公司中标资格,查处其产品质量问题,消除电网安全隐患并追究刑事责任。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 “命根子”,十年违建屹立不倒,是对耕地保护红线的漠视;电网是能源保障的 “生命线”,以次充好的产品与造假中标的操作,是对千万人安全的致命威胁;而乡镇里开虚假证明、监管部门层层失守的乱象,更触碰了权力不可滥用的底线。
辽宁启昊事件绝非孤立的企业失范,而是暴露出基层执法、行业监管、权力监督等多重体系的衔接漏洞。唯有以 “零容忍” 态度彻查背后的利益纠葛与失职行为,让违建者付出代价、造假者受到严惩、失职者被追责,才能拧紧监管 “安全阀”。这不仅是为个案画上公正句号,更是为守护耕地红线、筑牢安全防线、净化市场生态立下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