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一类畅销书风靡职场,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员工要无条件完成工作任务。不要用抱怨和借口推卸责任,遇事不要解释,考虑怎么完成任务,完不成的就是能力不行。
这类书还有一些高大上的名字,比如《没有任何借口》《给加西亚的信》《谁动了我的奶酪》。搭配上一些不知道是否存在的英文人名,以及社会名流的推荐腰封,就成了很多老板买给员工的必读书目。
很长一段时间里,职场已经将这类哲学理论变成了企业文化。大家习惯了不解释,不抱怨,若是工作不好,不是公司的问题,不是领导的错,是自己能力不够,应该主动离职……
突然间,一个老板,在南极发照片,引起了一番公共舆情,然后他紧张了,他要解释了,他开始说我没有错了。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推卸责任了……
说好的遇到问题,没有任何借口呢?说好的被批评的时候,应该多反思自己,不要整天跟老鼠一样喋喋不休的抱怨呢?
为什么广大的打工人可以忍受东方甄选越来越高的KPI?可以忍受领导不近人情的要求?俞敏洪却忍受不了所谓的批评?
为什么许多打工人,不管领导怎么PUA都只能尽力去完成工作?
而到了俞敏洪这里,即使是温和的批评也可以被看作是极端言论?他为什么不会跟打工人一样,遇到了问题,先认错?
很多职场上领导PUA下属的话,可比自媒体上面的话难听多了。
多年前,《中国合伙人》热映的时候,多少人做着成东青的梦想,成为一流的企业家?
我们相信老板比我们更辛苦,拼搏的更多也付出的更多,相信这个故事的前提是,我们觉得自己也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
现在却发现,老板和员工似乎走在不一样的规则里……
我相信俞敏洪是委屈的,当一个人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成功的,周围的人一直都是夸赞的,接触到的环境都是高大上的。他一定相信,自己才是最优秀的那个,毕竟大家都说我好,你说我坏,你的目的是什么,谁指使你的?
同样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每天被领导各种PUA,完成各种无法完成的业绩,忍受客户的抱怨和办公室同事的小鞋。尊严是没有的,工资是刚够生活的,人生是必须积极的,因为老婆还是还是要等钱用的。
委屈的前者教育失败的后者,我也很辛苦,我也很拼搏,我熬夜的时间不比你晚。
你理解吗?

我不理解。
如果你不了解俞敏洪,那你一定看过《中国合伙人》,这部上映于十二年前的电影,讲了三个帅哥在学校里,有了一个梦想,于是就收获了恋人,在事业上有了分歧,但最终创办了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
那些年,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看过这部电影,和电影里的成东青狠狠共情,期待着有一天,当自己毕业的时候,也可以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毕业后很多年,我身边的很多同学才发现,现实并不是电影里那么舒服和快乐的,电影里隐去了许多艰难和残酷的一面。但不知为什么,一群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坐在宿舍里,看着电脑里的盗版资源,竟会觉得自己的未来,也会像他们那样风光和耀眼。
不知道今天在新东方敲键盘的打工人,有多少人看完了这部电影?
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被骗了?说好的只要有理想和闯劲,再认识几个好兄弟,就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一番未来?
如果还有人觉得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那么这个命运就可以醒了。
一次南极旅行,需要一个人花费二十六万。
花费两万六千块出去旅行,可能就是许多人的极限了,但二十六万还是超越了普通人的想象力。
是啊,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拥有普通的娱乐,拿着普通的待遇。即使是新东方的员工,一年挣三十万,恐怕也很难接受老板在一次旅行中就花掉了自己十个月的收入。
可是,俞老板会想,我有什么错呢?
如果你年入三十万,两万六的旅行费用是你的极限,但你若是年入三百万呢?你不会在乎这些钱。
老板没有权利过上好的生活?难道只有普通人有权利过上这样的生活?
富人和穷人的差距其实一直都在,这点无法掩盖。富人的生活,很多时候来自于影视剧的想像和各种奢侈品的定价,但这一次,普通人也感觉到了与富人的差距。
很多普通人非常努力,但他们的努力是看不见的,因此才需要KPI去衡量和定义。新东方能够看到的是俞敏洪的努力,所以不需要什么KPI,老板本身就是努力的化身。
所以当老板发文表述自己多努力的时候,员工此时不理解,引发舆情,破坏大局,这就让老板很不满了,毕竟我给了你工作,不喜欢可以走。
对员工来说,我的努力你看到了吗?打工人不被理解,还要去理解老板的苦。我不明白老板到底有多苦?会比你的生活更苦?

许多成功的企业老板,前些年其实挺爱凹人设的,许多影视剧也乐于打造一副日理万机的形象。似乎老板为了企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尽心尽力,企业不行,错的都是员工。
细细推敲,这个逻辑其实是不成立的,只是前些年经济上行,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因此很少有人愿意计较这些,毕竟谁愿意和钱过不去?与其思考阶级斗争,不如努力工作升职加薪更划得来。
那个时候,别说是去南极看企鹅,就算是买一架私人飞机,大家都会觉得你是豪气万丈,王思聪花了一套房的钱去配置电脑,大多数人只会觉得,恨自己没有生在王家了。
普通人去不了南极,但去一次普吉岛还是可以的,坐不起二十六万的南极邮轮,普通的公海邮轮还是可以的。
普通人也在极力追求着同样的生活,只是低配一些罢了。
喝咖啡如果没有甜点和侍者,那不是真正的咖啡,星巴克如果配上可敲打的笔记本电脑,那不是真正的下班,一到周末,各大商场的奢侈品专柜,挤满的一定是城市新中产阶级,因为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未来会越变越好,这个国家也会一直繁荣下去。
即使你没钱,没关系,施华洛世奇和高档的雀巢咖啡,已经准备榨干你的钱包,任何一个阶层,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满足对美好生活的想像。
可现在呢?
咖啡已经降低到了9.9,没有衣着精致的侍者和动听的音乐,只有拿了就走的打工人,现在最火爆的饮料是蜜雪冰城的冰鲜柠檬水,还用的是隔夜的柠檬。
点外卖是拼好饭,购物是拼多多,质量是退而求其次的,价格是一定要看的,黄金是必须要买的,股票最好是碰也不要碰的。
即使打工人身上还放不下那种小资的情节,不时还要拿上一杯现制奶茶,但月薪三千块的回归,却是谁都无法回避的。
对新东方的员工来说,工资是没有上去的,压力是巨大的,生活是艰难的,裁员是真实存在的,老板是诗与远方的。
跟一群月薪常年没有增长,整天加班还面对越来越高的KPI的打工人,跟这样的一群打工人谈理想,谈诗与远方?
说好的奋斗呢?说好的拼搏呢?《中国合伙人》里的老板在打球的时候都谈论工作,而不是企鹅。
与其谈论诗与远方,不如跟他们谈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十年前的时候,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大家不会计较这些。
十年后,在这个大环境不好的时代,打工人自己都卷的一塌糊涂了,这个时候,俞敏洪带着身边人的吹捧和赞誉,完全没有感受到时代的一些细微变化。
普通人,真的卷不动了,没办法再为梦想去买单了,如果说以前的努力,是实现美好未来的保障,那么现在的努力,更像是一场自我PUA的大型表演。
普通人到底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和老板一起去南极?
去不了南极,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一生就被困在随时可能裁员失业的中产阶层?
十年前我们可以接受企业家讲述自己苦难历程的电影,我们可以为这样的电影狠狠共情,但现在打工人共情不了。那些老板根本不理解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经历的苦难跟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利益和普通人也是不一样的。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人生教导大家怎么做人,似乎过了二三十年,我们在如何做人这件事上依旧和他们有差别。
对普通人来说,你的诗与远方,是我们加班换来的续费率和KPI,你的甜来自于我们的苦。
试想一下,俞老板的一句话,可能只是无心说的,有多少高层要趁机表现自己“认真学习”了老板的理念?又有多少中层临时开会传递公司的精神?又有多少打工人要因为高层的一句话跑断腿?
这就是为什么许老板在恒大暴雷后,那副“我一定要交房”的样子并没有让人感动,为什么贾老板拼命反击罗永浩的样子反而让大众更加讨厌,为什么米哈游的大伟哥泪洒原神年会,反而让他遭受批评。
他们活在光环和掌声中太久了,已经忘记了普通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周围都是讨好和拍马屁的人,人们已经无法再接受这些“何不食肉糜”的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所以他们想象不到普通人的压力,想象不了普通人的生活,或许对俞老板来说,南极旅行,谁都可以去,只是贵了一点儿,为什么要批判呢?
难道从此不旅行才是好老板吗?他的心里也有委屈,难道老板就不能有诗和远方吗?
可老板们有没有想过,当他们将自己的远方感想写成一篇小作文发出去的时候,对下面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一连串完不成的任务和压力。

所以会有人痛苦和讨厌,会有人在自媒体上抱怨,因为大家太熟悉这套“竭天下以奉一人”的叙事了。
可口可乐董事长依万斯特,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曾说过一句名言:“我怎么没有感觉到压力?”
他的妻子说:“因为你把压力转移给了员工。”
经济上行期,老板们拿走了企业的财富,经济下行期,他们将压力转给员工。他们让员工承担了在经济下行时,企业本该承受的压力,让企业的风险转换成员工的KPI。
再说的直白一点儿,大环境不好的压力,企业如今面临的风险,如今全部转移给了员工。
从今年开始,有多少企业在扩招,又有多少企业裁员的信息?当企业将经济下行的风险用裁员的方式转移给员工时,普通人连抱怨的权利都没有吗?
这个时候,打工人再跟老板共情,不就是妥妥的PUA自己?抱怨几句就是能力不足?是嫉妒?难道不是因为这个时代,为了让上层过得舒心,没有给普通人留下太多的选择吗!
或许,俞敏洪这次没有做错,他对待员工,也是最好的,或许吧。
但无数打工人,在俞敏洪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老板,自己的领导。拿着最高的薪水和分红,他们根本不会去干实际的工作,而是依靠嘴去布置工作,却整天抱怨加班到深夜的员工:如果再不好好干,就把你辞了啊?
这件事让许多人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释放了自己心中对压力,让打工人感觉到,许多人跟我想的一样。
他们只不过是表达了一些自己的声音,还要被社会规训:能抱怨就是自己太弱,有本事自己当老板。
很多人只是拿一份工资,不代表要将自己的灵魂也卖给老板。难道因为自己挣的钱不够多,就没有质疑上位者的权利吗?
我想起法国思想家蒲鲁东的一句话。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都跪着,让我们站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