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月亮越暗,彗星越亮?今夜是观测它的最后机会

如果说宇宙中有什么东西能让时间这个概念变得触手可及,那大概就是彗星。今夜一位名叫勒蒙的"天体访客"正在进行它长达1,30

如果说宇宙中有什么东西能让时间这个概念变得触手可及,那大概就是彗星。今夜一位名叫勒蒙的"天体访客"正在进行它长达1,300多年中最后的几次亮相。官方编号为C2025A6(Lemmon)的彗星已于10月21日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约5,600万英里。

现在它还清晰可见,亮度大概在3.6等到4.5等之间。在光污染轻的地方,只用眼睛,不用任何工具,就能清楚看到这条明显的绿色光带,问题不在于它是否可见,而在于——你是否真正理解,错过这一晚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是今晚,而不是明晚?

很多人会想,既然彗星已经近距地球,那未来几天都能看到吧?理论上没错,但实际观测条件是一个微妙的组合。今晚娥眉月仅有约10%的照明度,并且早早落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天空中的"背景光污染"降至最低,月光就像一盏强烈的灯,会淹没彗星的光芒,随着月相逐日变圆,到了下周,(这里逗号)月光会愈发地强,彗星的能见度会陡然地下降。

与此同时彗星自身正慢慢远离地球随着两者距离持续增大它的亮度将一直呈下降趋势。这种“时间窗口”的存在,(它正是天文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即最佳的观测机会往往会转瞬即逝。

一颗彗星为何能活跃1,300年

你或许会问,为什么这颗彗星,究竟为何得花费1300年这样长的时间,才能够回来一次呢?

这涉及天体轨道的基本物理,彗星并非像行星那般在相对稳定的圆形轨道上进行运转,而是沿着极为拉长的椭圆形轨道环绕着太阳进行公转。

有些彗星的轨道周期,是几年但是勒蒙彗星的轨道,异常遥远。上一次当它靠近太阳的时候,人类恰好处于中世纪的起始阶段。下一次我们的后代或许还得继续等待,大约1300年之久。

这不是说,彗星本身的寿命究竟能有多长呢,而是指它的轨道周期——它就好像是一列,在运行准点性方面极差的列车,不会依照常规的时间表来回穿梭。每当它再次接近太阳,就会释放出冰和尘埃,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光彩。

绿色意味着什么?

你会发现,在许多描述当中,人们都着重强调了这是一颗,“绿色”的彗星。这不仅仅是审美问题,背后隐藏着化学信息,彗星绽放的绿光,来自一种名为二原子碳(C₂的分子。紫外线照到这个分子上,它就发出一种特别的绿光,这种光出现后,让科学家清楚彗星包含哪些物质,以及这些物质怎样和太阳辐射相互作用。简言之你看到的每一道绿光,都是太阳系起源的一条"记忆碎片"。

彗星保存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物质,当我们观测它们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观测那些,冰冻了数十亿年的记录。

观测不需要天文望远镜,但需要一点耐心

这是好消息,你不必是天文爱好者,也不需要价格昂贵的设备。在城市郊区,或是乡村地区,远离那强烈的路灯以及霓虹灯,待眼睛适应黑暗大概20分钟之后,你的肉眼便足以进行观测。

要是你有双筒望远镜或者小型望远镜,观测效果会更好,能让你更清楚看到更多细节,比如彗星尾部的结构。关键是找到一个视野开阔的地点,最好在地平线较低的方向。智能手机的星空应用软件,能够帮你去,确定彗星在夜空中所处的位置。

观测的难点不在技术,而在于天气——如果今晚是阴天,就没有办法。但如果天气晴朗,这样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这个千年事件的,见证者。

为什么科学家关注彗星,表面看,彗星只是天上的一个光点,但对于科学家而言,它们如同在那浩渺太空之中的“化学样本”一般。

通过分析,彗星光谱中的不同波长,研究者可以,较为清晰地识别出彗星上究竟存在哪些分子,例如像水呀、一氧化碳啦、甲烷呢以及更为复杂的有机分子。

这些数据,较为清晰地帮助了我们去理解太阳系的过往情况,接着以此为基础来推断在其他星系里行星系统的形成历程。

除此之外,彗星还是理解太阳系小天体群体的重要样本。它们的轨道,以及其速度,还有组成成分,均能有助于天文学家进一步完善太阳系的演化模型。换句话说,今晚的观测数据,最终或许,会被记录于学术论文里,进而成为人类对于宇宙认知的一部分。

你的参与就是科学

现代天文学越来越依赖公众观测者的贡献,专业天文台的观测时间较为有限,不过全球各地那些业余天文爱好者却能够提供出连续的、范围广泛的数据。许多公民科学项目,都邀请公众去拍摄彗星照片,并且记录观测的时间以及地点,与此同时提交光度数据。

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轻松愉快地汇聚在一起,就成为了极为宝贵的科学资源。当你今晚拿出相机或手机,拍下勒蒙彗星的身影时,你不仅是在留下一段个人的回忆,更是在参与全球科学社区的一个共同项目。 

最后的机会

1300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时间跨度。从今晚开始的未来几天,我们所处的一代人,是仅有的、能够亲眼目睹勒蒙彗星这次回访的人类。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这将成为一段历史记录。无论你是否对天文学感兴趣,这个夜晚都值得你放下手机,走到户外,抬起头来。因为有些时刻,只有一次。

声明:本文的内容90%以上为自己的原创,少量素材借助AI帮助。但是,本文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图片素材全部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简单加工。所写文章宗旨为:专注科技热点的解读,用简单的语言拆解复杂的问题,无低俗等不良的引导,望读者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