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文了解那些超级隧道工程:园梁山隧道、东秦岭隧道

当隧道成为“生命线”在铁路网的版图上,隧道是连接天堑的关键节点。一条穿山越岭的隧道,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承载着区域经济
当隧道成为“生命线”

在铁路网的版图上,隧道是连接天堑的关键节点。一条穿山越岭的隧道,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承载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希望。中国西南与西北的群山之间,两条曾改写铁路建设史的“超级隧道”——渝怀铁路园梁山隧道与西安至南京铁路东秦岭隧道,以卓越的工程品质与技术创新,成为中国铁路隧道发展的里程碑,至今仍在交通网络中焕发活力。

两大超级隧道的“破山”之路一、渝怀铁路园梁山隧道:西南第一长隧的“地质大考”

2008年,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的最高荣誉——詹天佑大奖,颁给了一条全长11070米的铁路隧道。它就是渝怀铁路的“头号工程”——园梁山隧道。这条隧道的诞生,堪称一场与复杂地质的“极限博弈”。

园梁山隧道位于渝怀铁路(重庆至怀化)中段,北接细沙车站(双线)怀化端,南邻炭厂河一号大桥,是全线唯一的“超长控制工程”。其所在的武陵山脉,是乌江水系与沅江水系的分水岭,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在西南地区首屈一指:毛坝向斜、桐麻岭背斜及伴生断裂带在此交汇,高压富水段长达2400米,几乎涵盖了山岭隧道可能遇到的所有不良地质类型——断层、溶洞、涌水、瓦斯……每一项都是施工的“拦路虎”。

作为西南地区首条“万米级”铁路隧道,园梁山隧道的施工难度远超常规。洞口陡峭、站隧桥隧相连的地形,导致施工场地极为狭窄;隧道顶部5万多居民的生活区域,更对环境保护提出严苛要求。为应对高压富水段的威胁,建设者在正洞右侧30米处设置了全长11182米的平行导坑,既作为施工辅助通道,又承担超前勘探与排水功能;全隧道采用长枕埋入式无砟整体道床,彻底避免了传统有砟轨道的维护难题。

园梁山隧道的建成,不仅打通了渝怀铁路的“咽喉”,更验证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超长隧道的施工技术体系。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渝怀铁路二线的建设,其“升级版”——新圆梁山隧道(全长11172米)于2019年贯通,成为新时代隧道建设的又一典范。

二、西安至南京铁路东秦岭隧道:双线电气化时代的“技术标杆”

2006年,詹天佑大奖的榜单上,另一条“超级隧道”——西安至南京铁路东秦岭隧道格外醒目。这条全长12.268公里的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不仅是当时中国第三长双线隧道,更以多项“首次”刷新了行业标准。

东秦岭隧道是宁西铁路(西安至南京)的核心工程,设计为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其建设既要满足双线电气化铁路的高运力需求,又要在秦岭山脉的复杂地质中实现高效掘进。

东秦岭隧道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跻身国际前列。其创新的软弱围岩处理、分级排水及整体道床技术,不仅为后续秦岭山区的西成高铁、西康铁路等工程提供了技术范本,更推动了中国铁路隧道从“单线时代”向“双线电气化时代”的跨越。

超级隧道背后的“中国智慧”

从园梁山隧道的“地质大考”到东秦岭隧道的“技术突围”,两条超级隧道的建设史,是中国铁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神的缩影。它们不仅是连接区域经济的“动脉”,更是中国隧道工程技术从“跟跑”到“并跑”的见证。如今,当列车呼啸着穿过这两条隧道时,每一声轰鸣都在诉说:中国隧道建设,正以更成熟的技术、更创新的思路,迈向新的“穿山”时代。

喜欢我们的内容吗?那就点个赞加关注吧!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下期更精彩!

从钢铁动脉到文化地标:解码五大绝美高铁站的设计密码

穿越山河人文:那些藏在高铁线上的“建筑诗”——一文解锁绝美高铁站

站台之上的城市诗:解码四座将地域文化刻进建筑的绝美高铁站

穿越时空的站台:解码五大绝美高铁站的建筑密码

云岭高铁线上的文化密码:这四座绝美车站藏着多少你不知道的故事?​

END 欢迎关注

(部分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敬请联系本号进行删改)参考来源:网络\国家铁路局

喜欢就点关注❤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