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新西兰政府宣布了对技术移民政策的全面改革,预计将于2026年年中正式实施。这一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于正在规划或已经提交移民申请的群体而言,理解新政策的导向和具体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改革不仅涉及现有的技术移民评分机制——“六分制”的优化,还新增了两类重要的居留途径,整体呈现出更加注重本地经验、强化技能人才引进的特点。
“六分制”门槛松绑“六分制”作为新西兰技术移民的核心评估体系,通过申请人的学历、工作经验、薪资水平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此次改革中,政府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显著放宽了部分门槛要求。
首先,学历加分规则有所变化,尤其强调本地教育背景的价值。在新西兰境内完成的大学学历将获得更高加分,这一调整明显倾向于鼓励国际学生选择本地教育,并在完成学业后留在新西兰发展。这一政策导向不仅提升了留学项目的吸引力,也为本地教育机构带来了长期利好。

其次,工作经验的要求显著降低。多数申请人所需的本地工作经验从三年缩短至两年,这意味着留学生及已在新西兰工作的申请人可以更快满足居留申请条件,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与不确定性。这一变化反映出政府希望留住已经在新西兰积累工作经验的群体,避免人才流失。
此外,薪资评估方式也作出重要调整。旧政策要求申请人在提交居留申请时必须达到中位工资标准,而新规则则调整为只要在工作经验积累期间维持中位工资水平即可。这一变化更加贴近实际就业情况,减轻了申请人在申请节点面临的薪资压力。
新增2条全新居留通道除六分制的优化外,本次改革还引入了两条新的居留途径,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第一条路径是“技能工作经验途径”(Skilled Work Experience Pathway),主要面向ANZSCO 1-3级职业的申请人。该路径要求申请人薪资达到中位工资的1.1倍,且拥有至少五年相关工作经验,其中两年必须在新西兰本地完成。满足这些条件的申请人可以据此申请居留类签证。

第二条路径称为“技工和技术人员途径”(Trades and Technician Pathway),针对的是电工、焊工、工程监工、机械技师等特定技能工种。该路径要求申请人工资不低于中位工资水平,且持有4级或以上职业资格,同时需具备四年相关工作经验,其中一年半须在新西兰获得。
这两条新路径的设立,有效解决了以往技能人才因学历不足而难以获得居留权的问题。政府通过强调工作经验和职业资格的价值,平衡了学历与实操能力在移民评估中的权重,使得更多技术型人才能够在新西兰找到长期发展的机会。
此次政策调整的深层逻辑新西兰此次移民政策改革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应对国内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战略性调整。近年来,许多本地企业反映难以留住具备关键技能的人才,尤其在某些行业,如建筑、制造和技术服务领域,技能短缺现象尤为突出。政策放宽表明政府希望进一步激活劳动力市场,吸引并保留那些能够直接贡献于经济发展的技能人才。

此外,新政策中对“本地经验”的强调也值得关注。无论是工作经验年限的认定,还是学历加分的偏好,都体现出新西兰倾向于选择那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融入本地社会和经济的申请人。这种政策设计不仅降低了新移民的适应成本,也提高了移民群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种调整也有助于形成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例如,为技工人才提供居留路径,可能会鼓励更多本地年轻人选择技能培训,从而在长期缓解人才短缺问题。同时,高技能人才的保留也有助于提升整体劳动力素质,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
新西兰技术移民的春天来了?对于中国申请人来说,此次政策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首先,学术背景较强的申请人,如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群体,依然可以通过六分制中的高学历类别快速申请居留。这一途径的稳定性较高,且政策变动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其次,对于技能型人才而言,新的居留路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在国内有多年电工、机械维修、工程建设等经验的申请人,即使学历不占优势,仍可以通过积累新西兰本地工作经验达到申请要求。这一群体应当重点关注职业资格认证与语言能力提升,以更好地匹配政策要求。
此外,留学生群体成为本次改革的一大受益者。在新西兰完成学位的留学生不仅可以获得额外的学历加分,还能在相对较短的工作经验要求下申请居留。因此,对于有计划通过留学实现移民的申请人来说,新西兰目前的政策环境较为友好。
需要提醒的是,移民政策往往处于动态调整中。当前的政策放宽或许只是阶段性导向,未来仍可能随着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再次调整。因此,建议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尽早规划、及时行动,避免错失窗口期。

总体来看,新西兰此次技术移民政策的改革体现出务实和人性化的一面。通过放宽申请要求、增加新的居留途径,政府不仅回应了本地企业的用人需求,也为更多申请人提供了实现移民梦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