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秋分不简单!除了昼夜平分,背后竟藏着这些天文秘密?

时间过得可真快。眨眼之间,秋分来到了,气温也降到了十几度,清晨的草叶上也开始出现了晶莹的露珠。秋分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天。

时间过得可真快。眨眼之间,秋分来到了,气温也降到了十几度,清晨的草叶上也开始出现了晶莹的露珠。秋分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天。它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农耕智慧的完美结晶。咱们来聊一聊秋分背后蕴藏的天文知识。

我们从日历表上查看发现,今年的9月23日是秋分。但是从天文学角度来看,秋分是一个极为精确的时刻,而非整整一天。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行到黄经180°的位置时,太阳的直射点正好位于地球赤道上空,这一刻便是秋分的交接时间。例如,2025年秋分的准确时间是北京时间9月23日2点19分04秒。

秋分时刻的地球

那么,什么是黄经呢?简单的说,黄经就是黄道上的经度坐标。而黄道则是从地球上看,太阳一年中在天上走过的路线,其实就是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天文学家把春分点定义为黄道的起点,也就是黄经0°。当地球运行到黄经90°时就是夏至,黄经180°时就是秋分,黄经270°时就是冬至。这样“二分”、“二至”一年之中4个重要的节气正好把黄道分成了4等份。此外,黄经度数每隔15°就是一个节气。这样黄道恰好又被分成了24等份,也就是24节气。因而,二十四节气本质上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的位置。

天球坐标系

既然二十四节气本质上反映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的位置,那么每过一个节气,地球在自己的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了多远的距离呢?我们把地球的公转轨道看做是一个圆形,通过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公里)就很容易的计算出地球公转轨道的周长,约为9.39亿公里。那么我们每度过一个节气,地球就在其轨道上运行了大约3900万公里,是地月平均距离的100倍之多。而从夏至到秋分这3个月的时间里,地球带着我们在太阳系中又运行了2.35亿公里。不得不说,这真的是很神奇啊!

我们都知道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变化,而地球的公转则带了四季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轨道平面不是垂直的而是存在着约23.5°的夹角,于是,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以内来回移动。这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内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热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暑交替的四季变化。

二十四节气

夏至过后,太阳的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但此时北半球太阳的照射角度依然很大,单位面积能量密度大,加之白天时间比黑夜时间长,因而天气依旧炎热。等到了冬至时,北半球背离太阳,阳光斜射,能量分散,白昼时间变短,天气变得寒冷。而秋分这一天是天气从炎热到寒冷的关键节点,太阳的直射点来到了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秋分过后。阳光开始直射南半球,再加之北半球白天时间开始短于黑夜时间,北半球获得的能量开始小于失去的能量。于是秋分过后,北半球会变得越来越冷。

秋夜星空

那么秋分这一天会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发生呢?秋分这一天,太阳会从正东方升起,在正西方落下,这一天世界各地的昼夜都是平分的。在北半球,秋分过后太阳每天升起和落下的位置都会往南移动一点,白天的时间会变得越来越短。而到了晚上,我们我们发现天上的北斗七星斗柄已经指向了西方。漫天的繁星也早已经发生了变换,属于夏季夜空的星座逐渐西移,属于秋季星空的星座也在夜幕降临后现身夜空。例如秋季星空最亮的恒星位于南鱼座的北落师门也从东南方的地平线升起来了。

秋分的这些天文小知识是不是很有意思?不知道你今早有没有留意草叶上的露珠,或是傍晚观察过太阳落下的方向?欢迎在评论里和我聊聊你眼里秋分的特别景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