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2025年11月,在产业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成为时代强音的背景下,一场聚焦前沿计量技术的盛会吸引了全国的目光。近期,由中国计量协会主办的“第二届计量仪器装备展”在湖南衡阳圆满落幕,成为观察中国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窗口。
本次展会以“计量强基、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汇聚了超过230家国内顶尖的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军企业。在这个精英云集的平台上,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携其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强势亮相,展现了其在电力智能装备领域的卓越实力,引发了业界的广泛热议。

01 创新驱动:破解高空作业“安全魔咒”
长期以来,电力行业的高压互感器现场检验被视为一项公认的高风险作业。传统模式下,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复杂的安全装备,乘坐高空作业车上升至十余米高空进行手动接线操作。
这种作业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更使一线人员长期暴露于高空坠落和感应电伤害的双重致命风险之下。尤其在天气恶劣或复杂环境中,作业风险更是成倍增加,成为困扰行业多年的“安全魔咒”。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科技强安”已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与核心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高风险作业模式,是保障电力工人生命安全、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时代赋予电力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国网新疆电力正是基于这一深刻认知,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决心从源头破解这一难题,彻底改变高空人工作业的传统模式,为一线人员撑起一把坚实可靠的“技术安全伞”。
02 硬核实力:新疆“智”造惊艳全国展会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展区内,一台造型精密的机器人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它就是由国网新疆营销服务中心自主研发的“高压互感器试验一次接线机器人”。这一成果是新疆电力青年人工智能攻关小组的智慧结晶。
该机器人创新性地采用了“地面实时监控+AI全自动/手动遥控”双重操作模式。作业人员无需再攀登高空,只需在地面通过控制屏幕进行监控和操作,即可指挥机器人精准、安全地完成所有接线任务。
理论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早在今年8月,这台机器人在新疆巴州且末县的750千伏阿尔金变电站进行了一场严苛的实战测试。在高达15米的作业点,机器人仅用时3分钟便完成了精准接线。
测试结果显示,其操作准确率达到了100%,而工作效率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提升了近40%。这一系列亮眼的数据,充分验证了该设备卓越的实战性能和巨大的应用价值。
展会期间,该机器人吸引了众多政府部门及行业主管负责人的高度关注。嘉宾们在深入了解其研发背景与工作原理后,对新疆电力这种立足一线实际需求、勇于攻克技术壁垒的创新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03 产业融合:从一线需求到标杆示范
这项创新并非闭门造车,而是源于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和对一线员工安全的深切关怀。它实现了从“人上塔”到“机器上塔,人看屏”的革命性转变,是“科技强安”理念一次生动而成功的实践。
在衡阳的展会亮相,意味着这项源自新疆的创新技术正式走向全国舞台。它不仅为国网新疆电力赢得了荣誉,更为全国电力行业解决同类安全难题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疆方案”。
750千伏阿尔金变电站作为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超高压环网的关键节点,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在此进行的成功测试,也标志着该技术足以应对国家核心骨干电网的严苛要求,具备了广泛推广的坚实基础。
从新疆广袤的戈壁荒漠到全国性的高端技术展会,国网新疆电力的“高压接线机器人”跨越的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是技术与理念的巨大飞跃。它以无可辩驳的实战数据,证明了科技创新在保障安全、提升效率方面的无限潜力。
这台机器人的背后,是无数电力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也是中国电力行业向着更高质量、更安全、更智能方向迈进的坚定步伐。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这样的“硬核”科技涌现,持续为国家能源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