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苏小兵:面试被拒后,我反而更快上岗了!

很多人总以为,能进大公司,靠的是学历和背景。但我想告诉你,我当年能进中原地产、还能进21世纪房产...,靠的只有两个字—

很多人总以为,能进大公司,靠的是学历和背景。

但我想告诉你,我当年能进中原地产、还能进21世纪房产...,靠的只有两个字——思路。

应聘中原地产这件事,其实我是动了点心思的。

我当时住在长宁区,天山西路的最末端,而中原地产公司就在天山西路的中间位置,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

第一次去应聘的时候,其实是没有应聘上的。

长宁区这边的区域经理没看上我,因为我根本没有做过业务,他说我们销售的是豪宅,一套就是一两千万起步的,

所以公司规定进来的每一个员工,必须要有销售地产的经验,不然你面对那些高端客户,会显得不专业。

我听完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只要是我想进的公司,我一定要进去。管你什么规定,那时候就是这样的想法,年轻气盛。

于是我动了个脑筋,直接跑到浦东新区那边的中原地产应聘。那边的大区经理是个女的。

我心想:反正中原地产每个区都有店,如果浦东这边不行,我就继续去静安、黄浦……总能找到一个口子。

结果真没想到,浦东这边竟然应聘上了。

我当时笑了,心想这下好了,省得再跑别的区了。

于是我就对浦东的经理说:“我人住在长宁区,两个区来回跑太远了,看能不能就近上班?”

她一听就笑了,说:“行啊,反正我们各区经理都认识。客户买房也常跨区看房,我们每个月还会一起开会。我认识长宁那边的经理。”

说完,她直接打了个电话。结果就这么一个电话,那边立刻同意了——让我第二天去上班。

第二天我去了之后,长宁区经理看到我都愣了。

他说:“你小子,我这边没要你啊?你跑去浦东应聘,让那边经理给我打电话,你又回来了?”说完他哈哈大笑:“确实是动脑子了。”

长宁区这边是豪宅八部,专门卖上千万起步的豪宅。那种古楼式小院、大平层、独栋别墅,全是高端客户。

我在那儿干了两个月。每天的流程大概是这样:上午打电话,下午扫楼,或是带客户看房。要么就是打一整天电话,要么扫一整天楼。

电话是系统自动分配的,我一天能打两百多个。

那时候我给自己定的信念特别简单:只要没人接听,我的手就不会放下。

一只手拿电话,一只手拨号,打到有人愿意听我说,我才会停下来喘口气。

就这样,硬是打了一个多月,几千个电话。可结果呢?一点起色都没有。房子太贵了,两个月一单都没成交。

我去问大区经理,他说:“一年不开单都正常。但你只要开一单,赚的钱能顶几年。提成3%,一套豪宅能赚十几二十万。”

这就是当时的上海房价。两个月后,我就辞职不干了。不过这期间还有个小插曲。

那时候经常和同事还有其他中介公司的业务员一起扫楼。

有一次看到21世纪房产在招人,但只招女生。他们穿那种深草绿色的小西装,印象特别深。

于是我们几个同事就开玩笑打赌:谁能应聘进去,谁就赢,没进的请客吃饭。

结果,只有我应聘进去了。

我当时和他们经理聊得很实在,我说:“你给我一个月时间看表现。如果我不行,随时赶我走,一分钱都不要。”

我还补了一句:“我之前就在中原地产干过,这一片小区我都熟。哪条路、哪个盘、哪种户型我都知道。”

这番话一说完,经理就觉得我是圈里人,再加上我给了零风险承诺,他很快就同意了。

当然,最后我没去上班。因为这只是我们之间的一个赌局。但这顿饭,我赢了。

这事到现在我都记得特别清楚。我能进中原地产、能进21世纪房产,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一个道理:

只要你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成交就容易多了。

后来我去百度,也是用同样的思路。再后来从百度出来,去了千千氏,再去了广州现代医院。这就是我那7年的职业轨迹。

一直到2012年3月12日,我正式辞职回老家创业。

回头看,那段时间让我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懂技术的人不懂营销,懂营销的人又不懂技术。

而我恰好都懂。更关键的是,我能把它“说清楚”,还能“做出来”。

这种“技术+营销”的能力,在当时非常稀缺。

我应聘大厂的秘诀,其实就两点:1️⃣ 懂得“营销+技术”的结合;2️⃣ 敢于给出“零风险承诺”。

我简历里一直写着一句话:“你只需要给我1~3个月时间,根据公司情况我设定目标。达不成目标,一分钱不要。哪天你觉得我不行或看不惯了,不用解释,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我立刻走人。”

这句话,不只是信心,而是我对自己能力的绝对掌控感。

我程序员出身,会搭网站、懂SEO;个人博客、企业站、商城网站我都能独立完成。

但大多数做营销的人,不懂技术。而我刚好懂这两样。

这就是我的“剑走偏锋”,也是我后来一路走下来的底层逻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