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非遗+化学+能源三重奏!重庆南开学子闪耀全国性化学科普大赛

近日,“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化工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决赛在浙江衢州城市展览馆落幕。本次大赛由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全国重

近日,“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化工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决赛在浙江衢州城市展览馆落幕。本次大赛由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化工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吸引了全国40余个城市的300余名化学爱好者同台竞技。重庆南开中学国际课程中心7名学子凭借三大特色作品脱颖而出,斩获1项二等奖与2项三等奖,用青春智慧诠释化学与生活、文化、科技的深度联结。

此次获奖的三大作品均立足“从生活中探化学”的创作理念,兼具科学性与创新性。青少年组二等奖作品《青绿永续》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新采用化学科普舞台剧形式,通过古今双线叙事揭开色彩千年不褪的奥秘。剧中,碱式碳酸铜的晶体结构赋予石绿光华,十二水合硫酸铝钾(胶矾水)絮凝成膜隔绝氧气,让化学元素成为文明守护的“密码”,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与科学理性的共生。

青少年组三等奖作品《未来能源之家》聚焦“液态阳光”前沿技术,以实物互动模型演绎二氧化碳电还原与清洁能源转化过程。作品打破传统科普模式,通过分子模型组装与电解模拟,让体验者亲手参与CO₂到甲醇、乙醇等液态燃料的转化,直观呈现太阳能发电、电解水制氢、CO₂加氢合成的完整技术链条,呼应“双碳”战略与能源安全需求。另一项三等奖作品《一纸千年见乾坤》则深耕手工纸非遗文化,从连史纸、宣纸、东巴纸的制作工艺切入,揭秘原料处理、胶矾水转换等环节的化学原理,展现传统工艺背后的科学智慧。

备赛过程中,南开学子们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成长。他们或跨界融合艺术与科学,或动手搭建互动模型,或深耕传统文化研究,在团队协作中突破难点。指导教师张明婧表示,科学从不冰冷,它是一切创造的基石。学子们用想象力让化学走出实验室,让科学变得可感可触;罗小雪老师则认为,碳中和从不是遥远口号,而是这代人能用智慧与双手实现的蓝图。作品不仅是科普成果,更是青少年践行绿色未来的生动预言。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南开学子创新实践的肯定,更彰显了青少年科普的新方向——以跨界思维打破学科壁垒,让传统文化借科学之力焕发新生,让前沿科技因通俗表达触达大众。在科教融合、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南开少年正以独特视角架起科学与生活的桥梁,用创意与行动证明:化学不仅是实验室里的公式定理,更是守护文明、赋能未来的重要力量。未来,期待更多青少年在科普探索中点亮好奇心,在跨界创新中书写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