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马鞍山李白诗歌节的外面,是什么?”

马鞍山李白诗歌节,这应该是马鞍山举办的最具盛名的文化品牌活动,都第37届了,值得大大的点个赞!喝彩之后,一个疑问随之浮现

马鞍山李白诗歌节,这应该是马鞍山举办的最具盛名的文化品牌活动,都第37届了,值得大大的点个赞!

喝彩之后,一个疑问随之浮现:这场文化盛宴,是否在精心的筹备中,不经意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是否越来越来越局限于活动本身,是否越来越“内部”?

记得从小到大,可能在学校里偶然能听到诗歌节传出的“零碎”诗歌;亦或者是,每年这个时候看到的,全网发布的“三两”通稿…似乎什么都做了,但似乎,普通市民“只闻其名,而不知其声”。

所以“马鞍山李白诗歌节的外面,是什么?”

首先是“定其时”,

马鞍山李白诗歌节的时间是否需要固定。如何打造一个节日,甚至“品牌认知”,自然需要确定性,哪怕是“糊涂的西方”,同等类型如彭斯之夜、迪伦·托马斯文学节,也是有明确的固定日期。

若不如,每年定为重阳节的后一天,或者重阳节当天,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吟诗等习俗,与诗歌文化相契合,这一时间选择既呼应了李白与马鞍山的历史渊源,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样市民也有了统一的认知。不至于,每年随机性很大,各相关人员也能更早的准备充分。

二曰 “破其圈”,

马鞍山李白诗歌节的联动活动需要落到实处。比如让市民或者全国人民可以参与进来,就像寻找“长安客·李”的话题,能看出想要尝试,但是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说有打卡点,然后呢?

是否可以设置一些“腊赐”,是否可以在各大平台真的把这项活动可以运作起来。无论是打卡挑战赛,还是创意视频等,一定要给想参与的人,看到“正向的反馈”。

三曰 “广其声”,

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毕竟想要破圈,可能比较难。那当下,我们可以把握的,就是可以如何更好的宣传,笔者觉得有以下三个角度可以思考。

第一个角度就是“联而报之”,

找很多合作媒体一起发。如之前貌似看过的“马鞍山自媒体联盟”。作为联盟成员,如果像马鞍山李白诗歌节这类非常盛名的活动,都不愿意发,不愿意参与,何来的“联盟”,这是底线。哪怕没时间线下参与,但发发通稿,总是要出出力的。

第二个角度就是“广而众之”,

是找本地中小博主联合发。这个难点主要集中在前几次。可能前几次非常“麻烦”,但一旦建立起来当地自媒体账号联络库,后面就会轻松很多。而且可能他们会以自己的角度来解读,这样活动的话题也可以多样性。

第三个角度就是“远而扩之”,

就是召集那些在外的,拥有“马鞍山心”的“大号”。如专家学者、文娱体明星等,很多时候也是没人主动联系。但应该可以相信,一年一次,总不会轻易拒绝。他们一句乡音推介,胜过十篇甚至百篇官方通稿。

不然,一切努力难免沦为“有形而无为,有名而无实”的尴尬。以至于官方“自娱自乐”,外人“看个热闹”,普通市民“听个声响”。

这,或许才应该是诗歌节的外面,应有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