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寻江南·醉震泽⑤|于园中景,见日常诗

在苏州吴江的震泽古镇,公园不只是风景,更是几代人生活方式的载体。当拥有九十年历史的震泽公园完成“微更新”重新敞园,当十字

在苏州吴江的震泽古镇,公园不只是风景,更是几代人生活方式的载体。当拥有九十年历史的震泽公园完成“微更新”重新敞园,当十字漾公园的环湖步道延伸成三公里的生活圈,这座江南小镇用两座公园,讲述着从“历史记忆”到“当代生活”的有机衔接。

震泽公园:九十年古园的当代转身

始建于1935年的震泽公园,承载着数代震泽人的集体记忆。完成的“微更新”,让这座传统园林以更开放的姿态回归市民生活。

震泽公园航拍 高刚 摄

今年6月,震泽公园在完成以“拆墙透绿、空间活化、脉络延续”为核心的微更新后,已焕发全新活力——东侧50米围墙的拆除让园景自然溢出,管理用房变身居民活动中心,烈士陵园围墙降低40公分提升瞻仰体验,而费孝通题写的门额、苍劲的古香樟与雅致的假山荷池依然静立园中,延续着九十年园林的文脉与记忆。

震泽公园内游客在亭子喂鱼 戴维 摄

震泽公园游乐设施 戴维 摄

这座曾为“全镇唯一休闲地”的老园,如今已成为一座融入日常的“开放式客厅”,吸引着居民在此散步、观景、开展文化活动,让历史与当代生活自然交融。

在震泽公园玩耍的小朋友 戴维 摄

十字漾公园:三公里水岸的生活半径

与震泽公园的厚重文脉相呼应,十字漾公园展现的是现代震泽的活力一面。

十字漾公园门口骑车的孩童 孙子昂 摄

十字漾公园里奔跑的父子与宠物 孙子昂 摄

儿童乐园内玩猜拳的孩子们 孙子昂 摄

十字漾公园以3公里滨水步道为纽带,将健身区、儿童乐园、音乐喷泉与百姓戏台连成一体,构建出一幅全龄共享的生动场景。孩子们在滑梯旁尽情嬉戏,年轻父母推着婴儿车悠闲漫步,老年人在广场舞中焕发活力。作为“清水靓河”工程的典范,这里不仅实现了水系的生态活化,更让居民在亲水乐水中感受自然之美。

夜晚市民在十字漾公园散步休闲 厉塬坤 摄

整个公园摒弃了刻意的景区感,巧妙地将生态修复、公共空间与社区生活无缝衔接,成为震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客厅”。

公园叙事背后的城镇治理逻辑

两座公园的更新实践,生动诠释了震泽作为高质量发展乡镇的治理智慧。震泽公园的“微更新”印证了历史保护不等于固化封存,古园焕新的精髓在于“活化利用”;十字漾公园则将河道治理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福利,彰显“公共空间即民生工程”的执政理念;而从园林雅集到广场舞、从碑刻瞻仰到亲子游乐,更见证着文化基因在当代公共空间中的延续与创新。

在震泽公园内学步的幼童 高刚 摄

十字漾公园内,准时集合的“广场舞”团 孙子昂 摄

在蝉联“中国高质量发展优秀乡镇”的震泽,公园已成为衡量城镇品质的软性标尺——它不计较面积大小,却精准丈量着每位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走过震泽公园的青石板路,再踏上十字漾公园的滨水步道,你会理解这座江南小镇的独特魅力。它既珍视历史的厚度,也拥抱当下的温度。

震泽公园一角 高刚 摄

十字漾公园夜景航拍 厉塬坤 摄

在这里,公园不是被观赏的“图景”,而是可进入、可体验、可共享的生活现场。如果你想知道一座江南小镇如何让传统与当代和谐共生,不妨来这两座公园里寻找答案——在九旬古园的敞园开放中,在三公里水岸的欢声笑语里,震泽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城镇叙事诗。

新华日报记者刘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