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农耕,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气温、湿度和风速的转折性变化,为bing毒传播创造了条件,也挑战着人体的免疫力。一年中,以下几个节气前后是感冒的高发期,需特别警惕。
1. 立春与惊蛰(冬春之交,风邪当令)
此时虽名为“春”,但气温犹如“过山车”,忽冷忽热。人体毛孔经历一冬的闭藏后逐渐张开,但调节功能尚未完全适应。“风为百病之长”,这种善行数变的天气最易携带bing毒,乘虚而入,引发俗称的“倒春寒”式感冒。

2. 白露与秋分(夏秋之交,燥邪来袭)
暑热消退,昼夜温差急剧拉大。白露节气后,“一夜凉一夜”,午间炎热早晚寒凉,穿衣不当极易受凉。同时,秋季的“燥邪”会损伤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使喉咙干痒、咳嗽,让人体更易被bing毒攻陷。

3. 立冬与大雪(秋冬之交,寒邪主攻)
冬季的第一次大幅降温和持续寒潮,对人体是巨大的“应激考验”。寒冷空气会使呼吸道血管收缩,局部免疫力下降,bing毒更容易定居和繁殖。此时人们多聚集于室内,通风减少,也为bing毒传播提供了温床。

北京劲松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温馨提醒:春季别急着减衣,适当“捂一捂”;秋季不必过早穿厚衣,让身体逐步适应寒冷,锻炼耐寒力。重点部位要保暖,后背、脖颈、腹部和脚部是中医认为易受风寒侵袭的部位,需着重保暖。还有就是秋季多喝温水,使用加湿器,保持呼吸道湿润,尤其是在感冒高发季节,注意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