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身体里的血糖,就像汽车的燃油,需要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才能正常运行。太高或太低都会出“故障”,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对于糖尿病患者,甚至是一些节食过度的健康人群,分清“低血糖”和“高血糖”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的表现和急救方法截然相反,用错方法可能会火上浇油。

特征
血低糖 (血糖过低)
高血糖 (血糖过高)
通俗比喻能量危机,即将“断电”
糖分中毒,身体在“被腌渍”
发生速度
通常快速、突然 (几分钟到几小时内)
通常缓慢、渐进 (几天甚至更久)
核心症状
心慌、手抖、出冷汗强烈的饥饿感头晕、视力模糊软弱无力、口唇麻木
口渴、多饮多尿乏力、食欲减退皮肤干燥、发红
典型神态
烦躁、焦虑、易怒,或意识模糊、嗜睡
精神萎靡,严重时陷入昏迷
呼吸气味
正常
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 (酮症酸中毒特征)
紧急处理
“快!补糖!”1. 立即吃15-20克快速升糖食物,如:- 2-4块方糖或水果糖- 半杯果汁或含糖汽水- 1大勺蜂蜜或果酱2. 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未缓解重复上述步骤。
“稳!送医!”1. 立即送医或拨打急救电话!2. 如果患者清醒,可鼓励其多喝白开水(非饮料)。3. 绝对不要擅自给患者使用胰岛素,以免引发致命低血糖。
根本原因
糖分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如:- 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 吃饭过少或延迟- 运动量突然加大- 空腹饮酒
糖分摄入过多或利用障碍,如:- 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漏用- 吃得太多,尤其是高糖高脂食物- 合并感染、发烧等应激状态
为什么急救方法“水火不容”?看完表格,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急救方法完全相反。这背后的原理很简单:

对付低血糖,要“快”:大脑几乎完全依赖血糖供能。一旦血糖过低,大脑会在几分钟内“宕机”。所以必须争分夺秒,补充能快速吸收的糖分,相当于给即将熄火的大脑“强制点火”。
【常见误区】:给低血糖患者吃饼干、巧克力等升糖慢的复合碳水化合物,见效太慢!饼干需要时间消化分解成单糖,无法解燃眉之急。

对付高血糖,要“稳”:高血糖是一个缓慢的中毒过程,身体因缺乏胰岛素而无法利用血糖,转而分解脂肪产生大量酸性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这不是靠吃点什么或打个针就能立刻解决的,必须在医院进行补液、注射胰岛素等系统性治疗。
【致命错误】:看到昏迷的糖尿病患者,误以为是低血糖而强行灌糖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可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一个简单的记忆口诀:“低糖抖,高糖渴;低吃糖,高就医。”
“低糖抖”:低血糖时身体会发出警报,表现为心慌、手抖、出冷汗。
“高糖渴”:高血糖时身体试图通过多饮水来稀释血液,表现为极度口渴、多尿。
“低吃糖”:确认是低血糖,立刻补充快速升糖的食物。
“高就医”:怀疑是高血糖急症,不要犹豫,立刻送医院。
如何预防胜于治疗?定时监测:糖尿病患者务必遵医嘱监测血糖,了解自身血糖波动规律。
规律饮食:按时吃饭,均衡营养,避免长时间空腹。如需剧烈运动,应提前适量加餐。
合理用药: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不随意增减剂量。
随身携带“护身符”:糖尿病患者建议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和糖果、饼干等。告知家人、朋友和同事低血糖的识别与急救方法。
总结:
低血糖是“急性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处理要“快准狠”;高血糖是“慢性子”,来得慢,但危害深,处理要“稳且专”。分清这两者的区别,不仅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关键时刻也能为家人、朋友伸出正确的援手。
感谢您耐心读到这里。如果这些文字能给您带来一丝帮助或启发,那便是我最大的荣幸。您的点赞、关注和转发,是支持我继续创作的最好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