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荷兰态度大变,但这还不够,中方提出了一个要求

一个多月前还气势汹汹要“接管”中资企业,荷兰如今态度大变,主动向中方示好,但中方并不买账,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11月19

一个多月前还气势汹汹要“接管”中资企业,荷兰如今态度大变,主动向中方示好,但中方并不买账,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

11月19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突然发声明,宣布暂停针对安世半导体“强制接管”的行政令,下周还要派政府代表团来华磋商。

先说说安世半导体的来头。

它原本是荷兰恩智浦的一个产品部门,2020年被中国闻泰科技完全收购,成了中资控股的跨国企业,如今是全球最大的基础型芯片制造商之一,年出货量超1000亿颗,宝马、奔驰、特斯拉这些巨头都得靠它供货。

简单说,这就是中国公司花钱盘活的欧洲濒危企业,不仅带它赚了钱、缴了税,还帮荷兰保住了几千个高端就业岗位,结果荷兰反而“恩将仇报”的故事。

而荷兰这次突然松口,其实就是无奈服软。

核心原因就是,美国一停手,荷兰马上就没了底气。

荷兰9月30日下达的所谓国家安全行政令,背后其实都有美国的影子。

就在荷兰动手前一天,美国刚发布“50%穿透性出口管制规则”,刚好把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24年12月已被列入美“实体清单”)框进去。

更关键的是,荷兰法院文件显示,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官员就和荷兰外交部开会,明确要求撤换安世的中国籍CEO,还得调整股权结构,不然就把安世也列入相关清单。

可当中美达成阶段性协议后,美国突然宣布暂停这项出口管制规则一年,等于直接抽走了荷兰动手的底气。

这时候荷兰就尴尬了。

继续硬刚吧,没了美国撑腰,自己根本扛不住反制;不认错吧,欧洲的企业已经快扛不住了。

欧洲企业现在的情况有多严峻?

德国分析报告提到,欧洲107家龙头企业里,86%都从安世中国工厂采购芯片,连航空航天和国防企业都离不开。

荷兰一搞事,欧洲汽车业直接炸了锅。

博世已经给德国两家工厂的近千名工人安排临时停工,采埃孚也警告说芯片只够用到下周中,之后可能要解雇工人。

要知道,安世的芯片影响着全球9000万台汽车、12亿台手机的生产,欧洲车企断了供,生产线停一天就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这些企业天天给荷兰政府施压,荷兰再不收手,怕是要被本国企业骂死。

更搞笑的是,荷兰一开始还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11 月 13 日,荷兰经济大臣接受《卫报》专访时,炒作称这场争端威胁到了全球汽车生产,“是对欧洲和西方的警钟”,还提醒人们依赖单一国家提供关键技术或原材料的风险。

他还嘴硬说 “再选一次还会这么做”,感谢中方的 “积极措施”,同时暗示至少要等第一批芯片抵达欧洲,否则事件不会有新进展,其实就是想让中方先递个台阶。

结果中方根本不接茬,直接表态对这种颠倒黑白的言论“强烈不满”。

毕竟是荷兰先不讲规矩,凭什么要中国来帮忙圆场?

没了台阶可下,加上国内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荷兰只能乖乖主动暂停行政令。

面对荷兰的“服软”,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总结下来就三层意思。

第一,欢迎是欢迎,但这只是第一步。毕竟暂停行政令是荷兰该做的,不是给中国的“恩惠”。

第二,暂停不等于撤销,这背后的风险一点没减少。那个剥夺闻泰科技控制权的法院裁决还没作废,也没说接下来怎么解决问题,这诚意明显不够。

第三,解决方案中方已经摆好了,承诺取消所有行政干预,把公司控制权还给闻泰科技。说直白点,就是想永绝后患,避免安世半导体事件再次在其他中资企业上演。

其实荷兰愿意跟着美国搞事,也不是单纯被胁迫,欧盟对中国企业的排斥,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就像德国方面曾在商业会议上明确表示,要禁止华为等中国供应商参与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这和荷兰针对安世半导体的操作,本质上都是一个意思。拿本国安全当借口,搞产业排斥。

说直接点,现在欧洲越来越喜欢从“安全视角”看待对华经贸,这次荷兰暂停干预,只是被逼无奈的策略调整,不是真的想好好合作。

荷兰敢动手,是仗着美国的撑腰;现在认怂,是怕了中国的反制和欧洲企业的压力。

中方不用给荷兰任何台阶,因为我们手里有他们离不开的供应链、有说反制就反制的实力。

这次事件也给所有想针对中国企业的国家提了个醒:供应链是相互的,你想卡别人的脖子,先想想自己的产业链能不能扛住反噬。

荷兰代表团下周要来华,到底是真心想解决问题,还是想继续打太极,很快就会有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别想着让中国吃亏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