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道路上的,渐渐地意识到我有个很讨人厌的毛病,那就是喜欢边干活儿边唠叨,就是典型的出力还不讨好型的,这个毛病让我在婚姻生活中多了许多的糟糕的体验;经过多年的滚摸爬打,我意识到了婚姻生活的幸福离不开“不唠叨、不计较”这六个字。
一、不唠叨、不计较家里老人的各种习惯,可以看不惯,但是要尊重彼此的差异
由于代沟,其实就是两代人成长环境和经历的不同,我们年轻人和老人在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以前,我总是唠叨老人做菜不变花样、没味道等;嫌弃老人灶台和地板没弄干净;计较老人爱用电磁炉炖汤、浪费电等......结果可想而知,婆媳矛盾不断,老公夹在中间也为难,小朋友受影响也很容易情绪化。
现在的我,一开始是为了给娃做好榜样,逼着自己尊重老人,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计较那么多,渐渐地,我开始把重点放在自己的改变和成长上,不干涉老人的生活,要么自己做要么就闭嘴,最终,倒是收获了诸多份生活小感动和小幸福。
二、不唠叨老公刷手机、不计较老公赚钱多少,钱够用就行,多了多花少了可以少花
老公上班几乎没有时间刷手机,他就喜欢晚餐后抱着手机刷刷新闻或者视频,他手机只要打开,俩娃就以最快的速度分奔过去,一人守一边,盯着他手机看,以前我只要看到这种场景就抓狂,把他们三个都给唠叨说教一番,很明显,我被他们三个怼和讨厌......为了缓和亲子关系,我深刻反思,意识到自己是不想娃跟着看手机,再碰到类似景象,我就把俩娃给拉开,承诺只要不跟着爸爸看手机,我可以给他们一人十几分钟单独玩手机的时间,并且玩的内容可以不限,就这样,老公可以在不被我抱怨的情景中刷他的手机了,俩娃可以自己选择玩手机内容了,也是开心了。
从《金钱心理学》里意识到“金钱是工具”,当我不再把金钱作为生活的目标,而是当成美好幸福生活的工具后,便不会过分计较老公赚钱多少及他的金钱观了,只要够用就行。我和老公刚在一起的时候,我俩收入都很低,我们一直都很节俭;后面,收入高了一些,我倒也体验了一把相对大手大脚花钱的经历;现在,行情不大好,我便选择了低物欲的极简生活,竟收获了更深层次的幸福体验。
三、不唠叨俩娃乱扔东西、不计较俩娃是否有丰富的课外知识了,允许小朋友偶尔的摆烂
俩娃会有一段时间不爱把玩的玩具和看的书放回原位,总是扔在沙发上或茶几上,我经常边收拾边唠叨他俩,最后不欢而散;现在的我会把物品放回原位,顺便温柔地提醒他们一句。小朋友在整洁环境的耳濡目染下,渐渐地在养成归位的习惯。
还记得老大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为了让她完成古诗背诵,一首诗教一个小时她都背不会时,我的一腔怒火儿和她的一脸委屈;所以轮到老二上一年级了,我没特意去辅导,只要他作业认真完成了,我就允许他下楼玩,实在学不会了就暂时放弃,不和他死磕了。至于课外知识,我也不只是强迫他们读了,而是会留意他们感兴趣的点,然后提供相应的书籍,引导式地启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随着把生活中心放在自我成长上,在生活中,我学习和实践着不抱怨、不计较的人生观,我收获了更好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和婚姻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