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那些诗词,以雪喻花,一种与众不同的唯美,让人惊艳,妙哉妙哉

一般来说,形容花儿的美丽,通常是一些女性化的词语。比如,“姹紫嫣红”、“繁花似锦”、“五彩缤纷”、“国色天香”、“绚丽多

一般来说,形容花儿的美丽,通常是一些女性化的词语。比如,“姹紫嫣红”、“繁花似锦”、“五彩缤纷”、“国色天香”、“绚丽多彩”、“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等等。而大雪,则给人一种冷酷的男性化形象,如,“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大雪纷飞”、“漫天飞雪”、“万里雪飘”等等。

唯美的花儿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是不会使用“雪”来形容“花”的,谁也不会用一个彪形大汉来形容一个窈窕淑女,对吧?但万事没有绝对的,还是有一些诗词,用“雪”来形容“花儿”,读来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唯美,在普通“咏花”诗词中是看不到的。这些诗词,让人惊艳一瞥,不禁拍案叫绝。

1.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无名氏

俗话说,“与其默默无闻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一些场面宏大的落花,在诗人眼里,那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陨落。当然,用场面宏大的飞雪来形容它,是再恰当不过。这首宋代无名氏的《眼儿媚》,就给我们展现了落花的壮美和唯美: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海棠未雨”,典故出自“红杏尚书”宋祁的“海棠经雨胭脂透”,意思是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这是一种美人出浴的绝美,形容海棠唯美的巅峰之作。

海棠花没有经过春雨的洗礼,没有展现那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就谢了。

“梨花先雪”,更加痛苦的是,梨花也开始凋谢了,它们如同漫天雪花般飘散,很快也将如同雪花一样融化了,消失了。

一句,“梨花先雪”,一是形容梨花飘落,如同漫天大雪一样壮观,却是悲壮;二是形容梨花也将如同春天的降雪一样,很快就融化了,消失了。这,象征了时光的流逝,青春的逝去。

所以,一句,“梨花先雪”,展现的是一种另类的唯美,是一种凄美!

2.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范成大

自然界中白色花儿很多,但是那种规模宏大的白花,却不是那么多。杏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诗词中“雪”来形容杏花,也就不少见了。这首宋代词人范成大的《忆秦娥》,是意境最唯美的一首以“雪”喻“杏”的宋词:

楼阴缺,栏杆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在东厢明月的照耀下,经历了一天的春风雨露,杏花就像雪花一样皑皑,一样规模宏大。

这里的“如雪”,首先是像雪一样高洁,一样晶莹剔透。既是形容杏花,又是形容“思妇”。不管是戍边的将士,还是求学的游子,都离不开“思妇”默默的奉献。“思妇”的心啊,就像白雪一样晶莹,又像杏花一样幽香。

“杏花”的这种“如雪”精神,诗人们不止一次赞美过,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就写过,“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都是一样的绝美,唯美。

其次,一句,“杏花如雪”,“雪”,特别是春天的“雪”,是那么的短暂,这又像极了“思妇”的青春年华。在一年一年的等待中,“思妇”那短暂的青春年华,将如同“白雪”一样融化消逝。

3.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

“送别诗”,是诗词中的一大题材,而且是比例非常大的一种题材。文学史上有各种各样的“送别诗”,有悲壮的,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婉约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豪放的,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首南北朝诗人范云的《别诗二首·其一》,可以说是史上最唯美的一首“送别诗”: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昔去雪如花”,想当初,我们分别的时候,那时候,漫天飞舞着白雪,如同鲜花一样盛开。

“雪”,当然象征了“离别”的寒冷和痛苦,当诗人一个“雪如花”,表达了诗人的一种乐观情绪。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我们的前途如同鲜花一样美好。

“今来花似雪”,今天,我们又见面了。正值鲜花盛开,如同皑皑白雪一样洁白无暇。

“花”,当然首先象征了我们见面的美好。同时,诗人又表达了“花似雪”,象征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如同“白雪”一样纯洁,一样晶莹剔透。

而一句,“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特别有趣,这里相同喻体与本体的位置互换,产生一种全新的艺术效果。

你就说,唯美不唯美?

4.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

文学史上,把“落梅”写得如此凄美的,除了词帝李煜,再无第二人。大诗人陆游也写过“落梅”的名篇,“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悲壮,一点都不凄美。我们来看这首《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台阶下的梅花纷纷落下,就像下雪一样凌乱;纷纷扬扬的梅花,落在了身上。我浑身拂扫了一次,刚刚扫干净,却很快又落了一满身。

一句,“砌下落梅如雪乱”,首先,不是雪乱,也不是落梅乱,而是词人的“心乱”。其次,“落梅如雪”,春雪易融化,象征了繁华易逝。

一句,“拂了一身还满”,这飘落在身上的梅花,象征了词人的愁绪,也就是“心乱”。所谓词人“拂”身上的落梅,象征了诗人想要摆脱愁绪的心情。可以刚刚摆脱一点忧愁,新忧愁又涌了上来。

你就说,还有比这首词更加凄美的吗?

5.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许棐

这首宋代诗人许棐的《茉莉》,将茉莉花比作雪花,又是另外一种意境。既不是使用白雪的高洁意象,也不使用白雪的易逝意象。而是使用白雪的清凉意象,用来比喻夏天盛开的茉莉,非常贴切: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

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鬓边香。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从荔枝产地岭南移栽过来的茉莉花,它小巧玲珑,像雪一样洁白无瑕。茉莉的花香是那么清凉幽香,就像是白雪降落到夏天,来帮助人们在夏天里纳凉。

一个“玲珑雪”,形容茉莉花的小巧玲珑。虽然它像白雪一样洁白,但没有大雪的宏大,而是一种小巧玲珑的雪花。

而这里的“玲珑雪”,不光是形容茉莉花的洁白无瑕,更重要的是形容茉莉花的幽香,它的清凉。所以有,“来助长安一夏凉”。

6. 何处一声啼鴂。架上荼蘼欲雪,黄机

上面那首《眼儿媚》中的“梨花先雪”,暗喻的是时光的易逝,还谈不上暗喻青春的易逝。因为“梨花”虽然凋谢,但是离春归还远着。但如果是“荼蘼”欲谢,那么就真正是春归了。因为“荼蘼”是“二十四番花信风”中倒数第二番,最后一番是“楝花”,“楝花”花开,已经是夏天了:

愁万叠。春在雨条烟叶。

翠袖倚风寒霎霎。傍阑看乳鸭。

何处一声啼鴂。架上荼蘼欲雪。

绣被薰香香未歇。可怜音信绝。

何处一声啼鴂。架上荼蘼欲雪

“何处一声啼鴂”,“鴂”,即杜鹃,它的叫声是“不如归去”,象征了游子的思乡情感。不知何处传来一声杜鹃的叫声,“不如归去”。不知道良人是否能够听到,是否能够归来?

“架上荼蘼欲雪”,花架上的荼蘼花开得正旺,洁白一片,是那么宏大,但眼看就要如同白雪一样纷纷落下。

一句,“架上荼蘼欲雪”,首先象征的是春天即将归去,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其次象征了她的青春年华即将逝去,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最后,这句,“架上荼蘼欲雪”,象征了“思妇”内心深处的呐喊,荼蘼即将凋谢了,春天即将归去了,青春也即将逝去了,良人啊,赶快归来吧!

7.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

宏大得像皑皑白雪的春花,除了“千树万树”的梨花,还有传统文化中歌咏相对得少一些的李花。大文豪韩愈喜欢李花,而且他的诗风近似李贺,以艰涩奇崛见长。比如,这首《李花二首·其二》: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拿。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

长姬香御四罗列,缟裙练帨无等差。

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是谁?在平地里堆砌了一万多堆高高的皑皑白雪。然后将这一堆堆白雪裁剪和雕刻成,一直连接到天宫的天花。

诗人首先以雪山喻李花之繁茂,化静为动,赋予李花铺天盖地的气势。然后以“剪刻连天花”等壮阔比喻,凸显李花的磅礴生命力。

毫无疑问,“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气势磅礴,波澜壮阔,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一句,“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谁见过这么壮观的成片李花?就像“千山暮雪”一般宏大!

8. 平沙千里经春雪,广陌三条尽日风,刘筠

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咏雪”名句,是晋代才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将纷纷扬扬的雪花,比作随风飘飘的柳絮,非常贴切。同理,既然可以将雪花比喻成柳絮,那么,也就可以将柳絮比喻成雪花。比如,这首北宋诗人刘筠的《柳絮》:

半减依依学转蓬,班骓无柰恣西东。

平沙千里经春雪,广陌三条尽日风。

北斗城高连蠛蠓,甘泉树密蔽青葱。

汉家旧苑眠应足,岂觉黄金万缕空。

平沙千里经春雪,广陌三条尽日风

“平沙千里经春雪”,柳絮如春雪,覆盖了千里平沙。这句描写柳絮像大雪一样,平铺在沙地上,表现了柳絮之盛。

同时,一个“春雪”,那是转瞬即逝。所以,一句,“平沙千里经春雪”,也暗示着柳絮的转瞬即逝。

“广陌三条尽日风”,长安大道上,柳絮终日随风飞舞。柳絮的“随风飞舞”,也暗示了人生的漂泊不定。

一句,“平沙千里经春雪,广陌三条尽日风”,既写出了人生的短暂,又写出了人生的漂泊无依。唯美中带着凄美,是婉约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