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泰山景区“登山助力外骨骼机器人”成为热门体验项目,游客仅需80元即可租赁3小时,轻松登顶。上海造外骨骼机器人厂商透露,产品订单已排至下半年,售价1万元起的消费级产品供不应求。国内首款AI智能助行外骨骼“踏山”更以9800元低价杀入市场,推动行业从医疗康复向大众消费场景扩展。
技术迭代:比亚迪数亿元入股触觉传感器企业帕西尼,推动人形机器人多维触觉研发;华天软件发布AI耦合设计工具,优化外骨骼结构。
政策支持:工信部明确加强智能机器人场景落地,浙江、四川等地开放茶园巡检、警用防爆等应用场景,加速技术验证。
市场需求:老龄化社会催生康复需求,2025年我国残疾人超8500万,叠加户外运动热潮,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破千亿美元。
核心部件:
传感器:帕西尼(比亚迪持股13.37%)、汉威科技;
轻量化材料:宝钛股份(钛合金)、南山铝业(高端铝材)。
整机厂商:
消费级:上海踏山科技、傲鲨智能;
医疗级:傅利叶智能、大艾机器人。
资本动向:高瓴、红杉等机构密集调研,机器人ETF(159530)规模月增20%。
四、未来趋势:从“工具”到“伴侣”,AI重塑人机交互场景扩展:除登山、康复外,京东物流测试外骨骼提升分拣效率,Meta推出AI助手联动机器人决策。
技术融合:GPT-4o多模态模型赋能语音控制,脑机接口突破手势指令局限,柔性传感器让机器“感知”人体意图。
结语:外骨骼机器人正从科幻走进现实,技术、政策、资本三重驱动下,万亿赛道已按下加速键。下一个爆发点,或许就在你我“迈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