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在科技圈迅速发酵——小米集团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因严重违反公司保密制度,被正式辞退。
这位曾以亲民形象活跃于社交媒体、被网友戏称为“爆料大王”的小米核心高管,最终因其屡次“口无遮拦”付出了职业生涯的重大代价。他的离开,不仅是一次个人职业轨迹的转折,更向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在竞争激烈的科技领域,商业机密的保护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任何逾越红线的行为都将面临严惩。

王腾的离职并非毫无征兆。早在2024年10月,小米15系列发布前夕,一张“谨言慎行”的T恤照片在网络上流传。据传,这件印有四个大字的T恤由小米产品经理魏思琪赠予王腾,意在提醒他临近新品发布的关键时期务必管住嘴巴。当时,这一事件还被外界当作同事间善意的调侃,甚至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热门梗。
然而,这句“谨言慎行”更像是一个沉重的预言。尽管雷军曾在2024年8月的直播中公开调侃“王腾动不动泄密被罚款”,侧面印证了其“泄密”已非一日之寒,但彼时的处罚尚停留在罚款、取消晋升等层面。如今,从“被罚”到“被辞”,处分力度的急剧升级,表明此次泄密事件的性质可能极为严重,已触及公司底线。

王腾的“泄密史”早有先例。2022年,时任小米河南分公司总经理的他,在社交媒体上回复网友提问时,不慎透露Redmi K50标准版将于“下个月”发布,导致新品发布时间提前曝光,被公司判定为二级泄密,遭受取消年度晋升、扣除绩效奖金等处分。
此后,王腾虽多次在直播中回应“被下放河南”是玩笑,但其在公共平台频繁释放产品信息的习惯始终未改。这种“无意”或“有意”的“剧透”,一度为他赢得了极高的话题度和粉丝好感,但也不断挑战着小米内部的保密纪律。
此次被辞退,意味着王腾的泄密行为已不再是简单的“口误”或“管理疏忽”,而是构成了严重违纪。根据小米内部通报,公司依据《小米集团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和《小米集团诚信廉洁守则》作出辞退决定,说明其行为可能涉及核心商业机密,对公司战略部署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6月,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曾在社交平台“公开泄密”,晒出自己收到的电子保密协议,并调侃“保密办已经把我列为防护对象”,还特意询问“王腾收到没”。评论区网友回应:“他也收到了,里面只有金额和签字处。”
这一细节耐人寻味。即便身为高层管理者,也需定期签署保密协议,足见小米对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而“保密办”的存在,更凸显了公司在制度层面构建的严密防线。王腾作为同样收到保密协议的高管,却未能恪守职责,最终在“防护对象”与“违规者”之间走向了后者。

王腾的案例,是互联网时代企业高管个人IP运营与公司纪律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在社交媒体主导舆论的时代,高管“接地气”、与用户互动本是提升品牌亲和力的有效手段。然而,一旦越过保密的边界,所谓的“真诚交流”便可能演变为对企业利益的侵蚀。
王腾的离开,或许会让一部分米粉感到惋惜,但从企业治理的角度看,这是维护制度权威的必然选择。它向所有员工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无论职位高低、功劳多大,保密红线不容触碰。在信息即竞争力的今天,守口如瓶,不仅是职业素养,更是对企业和团队最基本的尊重。
对于王腾而言,这场“终局”是职业生涯的一次重挫;而对于小米和其他企业来说,这是一记值得深思的警钟:在追逐流量与曝光的同时,如何平衡开放与保密,将是永恒的课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