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56年上海传染病院来一老农,浑身滚烫口鼻冒血,医生检查表情惊讶

1956年的一日,上海华山医院的医生们正在进行一天的工作。突然自门前踉跄走来一位老农,他面露痛苦,一双手血迹斑斑。他看到

1956年的一日,上海华山医院的医生们正在进行一天的工作。

突然自门前踉跄走来一位老农,他面露痛苦,一双手血迹斑斑。

他看到眼前的医护工作者,急忙抓住对方的胳膊,奄奄一息道:

“救……救救我……”

被抓的医护工作者是一个小护士,看到老农这个样子吓了一跳。

她连忙叫来其他人帮忙,将老农往急救室扶。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发现他全身滚烫,脸上泛着诡异的红。

好不容易将他扶至病床上,却发现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医生们看到这个状况之后急忙展开抢救,但是最终依旧没有阻止死神的降临。

那么这位老农身上究竟有什么怪病?这种病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上海华山医院

诡异疾病

王嘉瑞便是救治这位老农的主治医生,在这位老农一进急救室他便上前治疗。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老农身上有外伤,因为没有及时处理伤口而引发的感染。

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王嘉瑞并没有发现病人身上有伤口。

病人口鼻冒出鲜血外,身上遍布紫红色丘疹,远远看去就像毛孔在渗血一般。

最后,这位病人在极度的肾衰竭下救治无效身亡。

但是他发病的样子却让在场的所有医生胆战心惊。

老农去世后,王嘉瑞便询问其家属在何处。

那位被老农拽住的小护士告诉他,这位病人独自一人来到医院,并无家属陪同。

随即,大家在老农随身的衣物中寻找线索,依旧没有发现能够证明他身份的东西。

因此,老农的尸体只能暂存在医院太平间,等待家属认领。

医院的停尸间

可是过了好几天,都没见有人来,这位老农的身份成了一个谜。

这个病例也引来了院方的注意,院方领导在看过老农病历之后初步怀疑为败血症。

可是只凭急救病历和死者身体表面的瘢痕,无法准确判定其病因。

想要进一步判断,还需要通过尸体解剖来证明。

再三决定后,院方决定将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判断病因。

几天之后,死者的病理结果便出来了。

死者的死因并不是败血症,而是一种更为可怕的疾病。

但是这种疾病没有固定的名字,它的出现还要追溯到20世纪。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士兵中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疾病。

感染此疾病的病人浑身浮肿,并且伴随着难以遏制的吐血症状。

许多士兵都在频频吐血中身体器官衰竭而亡,死状十分恐怖。

当时的英国士兵将领怀疑是敌军故意投毒,导致士兵们相继感染这种疾病。

可是这一结论很快被随军医生所推翻。

医生告诉英国将领,导致这些士兵死亡的原因并不是投毒,而是因为肾脏功能出现问题引起的并发症。

但是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更由于战乱,没有多余人手来细究这种怪病。

随着战争越来越激烈,每天都有人不幸丧生,大家也就把这件事渐渐忘在脑后。

本以为这种怪病是当时的突发事件,二战时,这种病却再一次悄然出现。

二战士兵

这次,中招的是在挪威和芬兰服兵役的德国士兵。

这次这种疾病几乎让驻扎在挪威和芬兰的德国士兵全军覆没,军营里人心惶惶。

当地参与反对战争组织的民众得知这种疾病后,纷纷充满了恐慌和惧怕。

为了避免不被传染,家家户户都紧闭门窗,尽量避免和人接触。

夜深人静之时,总能听到得了这种病的患者扭曲的嗥叫。

这声音混着风声,好似从地狱中爬上来的魔鬼,令人更加恐惧。

每天早晨,居民们都能看到医生们抬着一具具死状恐怖的尸体去掩埋。

病例与日俱增,当地居民间便开始流传着一个说法:

这个病是上帝降下的天谴,是对破坏和平的战争贩子们的惩罚。

居民们纷纷祈祷,希望上苍能够保佑他们不被这样的疾病感染。

可是,这种疾病并不是上天给予那些战争贩子们的惩罚。

伪满洲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寇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

在入侵我国东北地区的时候,一并将这种可怕的病毒也带到了我国。

因此当地百姓们不仅要遭受战争之苦,还要饱受病毒的摧残。

因为从未见过这种病毒引发的疾病,当地的医生便将此病毒暂时命名为“松花热”。

此后的几年中,当地百姓只要听到“松花热”三个字,纷纷为之色变。

没有人知道这种疾病究竟通过什么方式来的,也不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

百姓们只能在口耳相传中了解,这种病一旦感染先七窍流血,紧接着便全身出血。

这种疾病就像一只潜伏在身体里的吸血怪物,不榨干人身体里的血液誓不罢休。

这种疾病一直在人群中流传,直到朝鲜战争时期才逐渐被人重视。

朝鲜战争时期

高丽出血热

在这场战争里,这种疾病又开始高密度集中爆发。

当时的联合国军的士兵当中,有将近三千人感染了这种病毒。

其中,美国士兵因此疾病而死亡的人数有大约四百人。

患者的症状无一不是口吐鲜血及全身出血。

因此这种疾病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高丽出血热。

这时,这个已经流行了几十年的疾病第一次被人真正重视起来。

可是任凭医生们怎么溯源,都没有找到这种疾病的传染源。

在那个时候,这种疾病一旦被感染,留给患者的只有等待死亡这一条路。

我们再回到1956年的上海,王嘉瑞拿着尸检报告仔细察看后陷入沉思。

这位老农生前所有症状及死后的病理化验,无一不指向这种可怕的疾病。

在这例病例之前,王嘉瑞和许多同事都只在一些医学专业资料中看到过它的介绍。

医生在治疗患者

1955年秋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及秦岭地区就有过一次大规模爆发。

这次爆发与之前每一次的爆发原因都不同——它的爆发并不是因为战争。

因为这样的不同,这次医疗工作者们决定彻查这种疾病的传染源。

结合从前国外相关的论文和报告,医疗人员确定这种疾病就是出血热。

在秦岭及大兴安岭爆发了一阵子之后,这种病便被暂时控制住了。

可没想到的是,1956年的上海,这种疾病再次出现。

上海华山医院在得出这一结论之后,迅速将此事汇报给上级。

没想到几个月后,医生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患有出血热的患者越来越多,每天医院里都是他们极度痛苦的哀嚎。

医生们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却无法治愈他们。

当时的医疗条件

当时出血热依旧没有确定传染源,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只能看着病患们死去。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王嘉瑞深知自己不可能是万能的。

这个世界上未知的疾病就像一座座高山一般等待着人们攻克。

在一种疾病无法被彻底治愈之前,这些患者的生命只能在他们的手下流逝。

王嘉瑞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极度痛苦却只能承受着。

王嘉瑞心中有个声音正在一遍遍提醒着他:“这样太被动了,总要想办法!”

这股信念随着患者的增多而逐渐强烈,王嘉瑞一头扎进论文的海洋中。

他将所有有关出血热的资料和文献出来阅读,对出血热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时间很快来到1959年,出血热蔓延至安徽淮河一处水利工程。

这些感染的工人如同那位老农一般,高烧不退伴随着口鼻出血的症状。

他们来到当地医院寻求治疗,没过多久医院里便挤满了感染了出血热的患者。

感染疾病的患者

当地医院的医生们根本没有应对这种疾病的办法,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无助。

在听到上海华山医院曾收治过出血热病人时,他们立即向华山医院发出支援请求。

于是,上海这边便马上组织医疗人员去往安徽,王嘉瑞是唯一一位临床医生。

就这样王嘉瑞一行人火速赶往安徽省最严重的霍邱县。

刚到霍邱县,王嘉瑞等人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一股恶寒便由内而外渗出来。

那间不大的病房里,挤满了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患者。

地上、墙面早已被病人们吐出的鲜血而污染,身下的床单已然看不到原本的颜色。

逼仄的房间里弥漫着消毒水混合血腥气的刺鼻味道,让王嘉瑞一阵不适。

开门的声音惊动了尚存气息的患者,他们看到医生后眼里迸出希望的光。

依照求生的本能,那些奄奄一息的患者伸出手来,边哀嚎着边向医生求救。

王嘉瑞环视四周,还有许多病人蜷缩在角落中,身体随着微弱的呼吸轻轻起伏。

他们还有仅存的一丝气息,却微弱的随时就要抽离。

这里已经不能称作为医院,而是一座被病毒支配的炼狱!

集中治疗的患者

救治之路

王嘉瑞一行人看着眼前的情况便立即开始准备救治。

王嘉瑞不顾可能被感染的危险,将疫区所有病房都查看了一遍。

每一间病房都如同他们打开的第一间一般惨烈,他立即告诉当地医生:

“现在患者所居住的病房卫生条件太差了,这种情况下新的病患还怎么办?”

安徽本地的医生见王嘉瑞这么说,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来:

“调整病人的居住环境没问题,可是这病我们只知道是什么,却实在没办法治。”

王嘉瑞简单地了解了一下医院中患者们的情况,决定首先抢救已经休克的患者。

但是病房之间来回很可能耽误患者病情,于是王嘉瑞便建议索性将病房打通。

所有医护人员听到这句话后,便快速转移患者。

清空所有病房之后,王嘉瑞又组织人员将所有区域打扫并消毒。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王嘉瑞便按照患者病情不同,分别划分了区域。

因此,所有的医护人员便针对不同区域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当时关于出血热的宣传海报

每天深夜,病房里都会收治新的确诊患者。

这些新的患者当中,有一部分出血非常严重。

医护人员不得不拿出容器来接,不一会儿便接满了。

还有一部分患者哀嚎不止,很快便晕了过去。

王嘉瑞来往在患者之间,连水都顾不上喝。

想到之前看过的美国医生所发表的专栏提到激素治疗法,便打算试一试。

虽然这种治疗手段还不知道适不适用于亚洲人体质。

但为了病患能有一丝希望,王嘉瑞决定破釜沉舟。

王嘉瑞又一次翻看对于出血热病的文献记载,从中筛选了几种治疗方法。

对于相对正常的患者王嘉瑞采取激素治疗法。

而对于那些出血过多的患者,则采取针灸治疗的方法。

如果针灸治疗法依旧无法改善患者的状况,最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集中治疗的区域

当时的医疗状况,血液的供需不如现在,很快血液就不够用了。

为了救治这些患者,医院方面不得不联系愿意卖血的人,希望能够补充血浆。

王嘉瑞自从来到安徽,除了每天必需的几小时睡眠外,几乎没怎么休息。

白天王嘉瑞便和其他医生一起抢救患者,晚上他更不敢离开医院。

每到夜间,医院就会来许多确诊为出血热的患者。

王嘉瑞看着患者们痛苦的样子不敢掉以轻心。

为了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治疗,他索性将床搬到病房,24小时观察着患者的情况。

王嘉瑞这个办法虽然辛苦,却很有效地将死亡率控制在百分之三以下。

面对这种没有找到传染源、没有发病原因溯源的疾病,这个数据无疑是一种成功。

但面对这个数字,王嘉瑞却依旧不满意。

从上海到安徽,出血热的病人越来越多,王嘉瑞心里始终有个疑问。

为什么会出现像出血热这样的疾病?

这类疾病的病毒渲染图

当这种疾病暴发的时候,难道人类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吗?

可是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之下,王嘉瑞的疑问并不能得到解答。

就这样,时间很快就到了1964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专门研究流行病的研究员来到安徽霍邱县。

这时在安徽感染出血热的患者已经不仅仅是农民工了。

许多到疾病暴发地进行田地改造工作的军人有不少也患上了这种病。

研究员来到患者们生活、工作的地方,准备开始研究这种疾病的来源。

这位研究员所在的部门,曾在战乱年代执行过反细菌战任务。

他们专门研究如何能够快速且科学的阻断传染病的蔓延。

此时我国的医学学者们,对出血热这一疾病持有不同的观点。

当初的生活环境

并在当时的医疗环境下,无法成功分离病毒细胞,所以便无法确定宿主。

研究员在患者所居住的窝棚里,发现大部分患者都选择在地上打地铺。

这些地铺是用稻草,而在这些稻草四周,布满了类似鼠科类动物留下的脚印。

研究员看到这些脚印之后,便询问一起来到现场的军人:

“这里的老鼠很多吗?”

这位军人听到这个疑问,随口而答:

“这里靠近农场和农田,有老鼠是很正常的事情。”

医生们坐在一起开会

确定传染源

研究员在得到这样的回答之后,心便沉了下来。

在国外所有有关出血热的记载和文献当中,提到过该疾病与老鼠有关系。

放眼整个疾病暴发地点,驻扎大约四十个连队,其中已经有超过八十个人感染。

但是老鼠的种类有不少,究竟是哪一种老鼠是这种疾病的宿主,还需要大量的试验才能知道。

研究员在当地开始调查,并在村民的帮助下抓到了一些样本。

当地农田里经常出现一种名为“黑线姬鼠”的鼠类。

此种鼠类身形细小,经常在栖息在农田、谷地以及居民的柴草垛里。

因为黑线姬鼠的生物习性和身形细小的特点,天冷时还会潜入居民家里取暖。

黑线姬鼠

黑线姬鼠喜欢昼伏夜出,并且繁殖能力很强,如果它真的是宿主便需要尽快进行捕杀。

研究员根据黑线姬鼠的习性,决定在傍晚时放置捕鼠装置,再于次日清晨收回。

大家在田埂间布置了一百多个捕鼠装置,这也是为了避免漏掉能携带病毒的宿主。

可是事与愿违,大家准备了整整两个月,灭鼠的效果非常不理想。

而此时远在病毒抗争一线的王嘉瑞,去往出血热蔓延的各地,不断提升方法。

就在1976年6月,一切发生了转机。

一直研究乙脑的医院专家杭长寿加入研究出血热的队伍。

并且在不久以后,杭长寿所在的实验室得到了一个消息:

美国和韩国的医学专家合作,成功地分离了出血热病毒。

但是这项研究直到两年后,才被正式的发表在各大刊物上。

研究此类病毒的实验室在黑线姬鼠肺部成功找到这种病毒,并将其成功地分离了出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这种病毒才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汉坦病毒。

上海华山医院医生王嘉瑞

1981年,杭长寿接到上级安排的任务,来到河南及山西的疫区。

通过排查法,杭长寿推测这些地方的传染源是由一种名为“褐家鼠”的鼠类传播的。

此后,杭长寿又赶往江苏等地,从在丹阳抓到的黑线姬鼠体内成功分离了新的病毒。

这种病毒最后被世界卫生组织收录,也在向全世界宣布我国也有了分离出血热病毒的技术。

在这之后,杭长寿继续辗转多地,并在河南和陕西的疫区收集了样本。

杭长寿在这些样本中成功分离出了名为“R22”的病毒株,并被世卫组织收录。

因为这两种病毒的出现,证实了中国蔓延的出血热有家鼠和野鼠两种传染源。

并在不断地研究中,找到了出血热在国内蔓延的底层原因。

汉坦病毒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农村居民有在家中存储粮食的习惯。

正因为这样的习惯,才会导致鼠类的泛滥,从而引发出血热的传播。

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之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灭鼠的活动。

在群众持续不懈的灭鼠之下,出血热的感染力急速下降。

与此同时,一位特殊的客人正不远万里赶来。

她就是写出《第四级病毒》的作者之一,苏珊。

苏珊此行的目的其一是研究出血热的高峰期为何在春秋两季;

另一个目的则是想了解我国是如何防治这类传染病的。

苏珊首先来到浙江省天台县,碰上了前来支援的王嘉瑞。

王嘉瑞向苏珊介绍如何根据患者情况而分类分区治疗时,她由衷地称赞这个办法。

接着,苏珊惊讶地看到病危的病人在接受针对性治疗之后转危为安的场景,不由得对我国医疗钦佩起来。

书籍《第四级病毒》

苏珊这次来华,还带来了国际上不少关于出血热研究的珍贵资料。

这些研究成果中发现,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不仅仅是鼠类。

食虫类生物、中体型生物也会有成为宿主的可能。

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了传播途径和致病病毒,那么研制疫苗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1994年时,研制出三种不同的疫苗开始在小范围内投入使用。

五年之后,这三类疫苗才正式在全国大规模接种。

两年后,杭长寿医生又带来一个好消息。

他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灭活疫苗,批准后进入接种项目。

自此,我国结束了必须打三针疫苗才能预防出血热这种疾病的时代。

随着疫苗接种量和技术的纯熟,这个曾经让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发病率迅速减少。

直至如今,这种疾病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医院的救治名单上了。

杭长寿医生

虽然这种可怕的病毒如今很少出现传播,但是世界继续遭受着其他病毒的侵害。

一个又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疾病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

因此,如杭长寿、王嘉瑞等为了生命健康而奋斗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是值得敬佩的。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如今面临的疾病困局也会如同出血热一样,退出历史的舞台。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