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农田杂草为什么总是“除不净”?受这些客观因素影响(二)

(续)接上文(一)。杂草“除不净”,与杂草种籽“大量繁殖”有关。杂草不为人喜欢,容易形成草害草荒。人们千方百计地防除,却

(续)接上文(一)。

杂草“除不净”,与杂草种籽“大量繁殖”有关。

杂草不为人喜欢,容易形成草害草荒。人们千方百计地防除,却总是“打不死”“除不净”?其原因与杂草形成大量的种籽繁殖不无关系。

01)杂草的种籽繁殖远远大于作物的播种数量。

有的杂草种籽数量较小,但有的杂草种籽数量大到“惊”人。

图片01):稗草的花穗

比如我们在农田之中,常见的禾本科杂草马唐,阔叶杂草马齿苋,在年生长周期之内可以自由生长发育1~3代。

一株常见的中型大小的马唐或者马齿苋,一年可以产生成熟的种籽最低不少于20000粒,“丰产年份”还可以达到300000粒。

一株看起来“不咋地”的异型莎草(人们俗称的香附子),小飞蓬,地肤苗(扫帚苗),年生长周期以内,也可以产生几万,甚至于几十万的种籽。

如果一块农田“荒芜”2~3年,那么这些杂草将会累积下来多少杂草种籽在农田之中?这个账“算不得”。假设这些种籽,只算一半的萌芽率,那么出土齐苗以后的杂草,在3~5年内都难以防除干净。

图片02):玉米田间的杂草

02)杂草种籽的传播方式“不拘一格”。

杂草的种籽繁殖数量大到“惊”人,为杂草的迅速拓展蔓延奠定了坚实的强大基础。所以,常常在杂草危害较重的地方,容易形成杂草群落,就是这个道理。

杂草的种籽数量多,而且其“散布”“开枝散叶”的方式也多。

比如有的种籽表皮上生有“绒毛”“飞翅”,可以借助自然风力,流水,或者移动的物体,把杂草带到较远的地方去“生根发芽”。

我们常见的“蒲公英”“小飞蓬”“苣荬菜”“刺儿菜”“泥胡菜”等杂草的种籽,都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和本试。

图片03):形成的草荒地

我们在山野上见到的“菟丝子”,为什么叫“菟丝子”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它的种籽,可以借助野菟等活动移动的动物,把种籽带到很远的地方去发展成新的植株。

还有很多杂草的种籽通过鸟儿“啄食”,随粪便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繁殖。

还有的杂草种籽,跟随我们农作物的种籽一起运输传播,把本该在甲地方生长发育的杂草,也延伸到了另一个“不该去”的地方,形成恶性杂草。

03)与杂草独特的种籽生物学特征有关。

种籽都有休眠期,杂草种籽也不例外。

很多杂草的种籽,在成熟以后,会自然散落在土壤之中,但是不会立即发芽。

图片04):田间禾本恶性杂草

比如在8~9份成熟的杂草种籽,自然散落在土壤,不会在10月~11份发芽。而且要等到翌年春季3~4月份才会萌芽出土。

这就说明了杂草种籽的“休眠”特性,就是与自然“抗争”生命的结果。

如果成熟的杂草种籽散落在土壤之中,立即生根发芽,那么只要我们一使用除草剂,这些杂草不就“一锅端”啦?因此,杂草种籽也懂得适应了“物竞天择”的道理。

还有些杂草,在一般情况下它的“萌芽”率都不是很高的。

如果杂草的种籽萌芽率太高,发芽整齐,一次可以齐苗,那么只要我们除草工作做得认真仔细扎实,就没有“除不净”的杂草。

图片05):狗尾草

但现实往往是,我们除了一批杂草,又一批杂草与我们“见面”,很难根除。实际上,杂草的种籽是很难做到“整齐”出苗的,出苗总是存在着“时间差”,当然杂草就会“除不净”。

有杂草种籽试验表明:杂草“藜菜”的种籽有2种。外观颜值为褐色表皮比较平滑的“大种籽”,只要在温湿条件均达到的情况下,可以立即萌芽。而外观颜值为黑色的小种籽,即使温湿条件满足,也不会立即发芽,而是要通过“沉睡”2年以后,才能逐渐发芽。

苍耳种籽包裹于刺果之中,有2粒种籽。上部一粒种籽要经过几个月甚至于几年的“后熟”以后,当条件成熟时才会发芽。而下部的那粒种籽,只要有满足的温湿条件,都可以发芽。这就是差别。

图片06):农田杂草

其次,杂草种籽的寿命是比较长,非一般农作物种籽可以比拟。

有资料显示:杂草的种籽属于“高寿”,生命期从5年~40年不等。

比如杂草“野燕麦”“看麦娘”“蒲公英”“冰草”“牛筋草”等杂草的种籽生命期在5年左右。

杂草“金狗尾草”“荠菜”“狼尾草”“苋菜”“繁缕”(人称“鹅儿肠”)的种籽寿命在10年以上。

杂草“狗尾草”“辣蓼”“马齿苋”“龙葵”“羊蹄草”(人称牛耳大黄)“车前草”“蓟”的种籽寿命在30年以上。

杂草“反枝苋”“豚草”“独行菜”的种籽寿命在40年以上。

图片07):作物与杂草混生

而且杂草种籽的萌芽,与壤土的水分状况有关。种籽萌芽,必须要有匹配的水分才行。这一点,与我们农作物的种籽萌芽,也是一致的。

壤土缺少水份,形成干旱的壤土墒情,杂草种籽的萌芽率就会很低,或者延迟出苗。

若壤土水份过量,形成“高水位”或者渍涝的壤土环境,那么杂草种籽也会因为水分“过量”而不萌芽,或者“烂籽”不发芽。

有试验表明:水生杂草“稗草”的种籽,在水田之中4年后死亡率才达到47%,而在旱地壤土之中,3年内就可以达到死亡率99%。

图片08):玉米地块中的杂草(苗后除草

而恰恰相反的是杂草“婆婆纳”“猪殃殃”的种籽,在旱地条件下,4年种籽的死亡率才26%,而在高湿环境条件下,4年的种籽死亡率达到100%。

这就是壤土环境之中,水份的高低,“改写”了杂草种籽的寿命。(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