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牌科技网讯】10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今后一段时间充电设施发展的目标和行动路径,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一、政策驱动与技术革新双轮并进

六部门联合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直接匹配8000万辆电动车充电需求。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再创新高2025年9月,国内汽车产销量以327.6万辆和322.6万辆的规模创单月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凭借161.7万辆产量、160.4万辆销量,同比激增23.7%和24.6%,占新车总销量49.7%,零售渗透率突破57.8%。前9月累计产销超1120万辆,全年有望突破1600万辆,同比增幅超35%。这一增长背后,既有购置税政策调整的短期刺激——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退坡5个百分点,更凸显市场长期潜力: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达78.1%,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订单已排至2026年Q1。

三、“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四大维度创新落地:
《行动方案》围绕“四个更加注重”提出相关政策举措,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设施体系。
一是更加注重均衡性。在空间布局方面,目前城市充电服务保障能力相对充足,但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建设尚不均衡,《行动方案》明确要加快补齐农村充电设施建设短板,实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在设施功能结构方面,目前我国公共充电设施平均功率仅45.5千瓦,尚不能有效满足节假日高速公路、城市热点地区等快速补能场景的充电需求,《行动方案》明确在重点城市、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快大功率充电设施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设施功能结构。
二是更加注重创新性。车网互动作为新模式新业态,利用充换电设施将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相连,通过组织智能有序充电和双向充放电,可有效发挥新能源汽车作为灵活性储能资源的调节潜力。《行动方案》提出扩大车网互动试点范围,在价格政策、市场化机制和应用场景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
三是更加注重普惠性。《行动方案》针对居住区建桩难问题,进一步强化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积极推广“统建统服”建设新模式;针对农村地区充电网络覆盖不足问题,提出进一步下沉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布局,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报装接电流程繁琐,要求简化居民充电桩报装申请资料,鼓励探索“一小区一证明”等试点应用,落实“三零”“三省”服务举措。
四是更加注重落地性。为确保“三年倍增”行动落地见效,《行动方案》明确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应职责,并对地方主管部门、电网企业、充电运营企业、行业协会和咨询机构等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有力保障《行动方案》顺利实施。
四、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深化
当前充电设施建设面临三大核心挑战:农村地区建设成本高、电网配套薄弱,需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成本;高速公路节假日充电排队,需通过预约充电、动态定价优化资源分配;老旧小区安装难,需通过物业协同、电力扩容破解。对此,国家能源局提出“四个更加注重”升级版:
(1)农村市场通过“光储充一体化”降低用电成本,如浙江安吉县乡村充电站结合光伏发电,实现绿电自给率40%;
(2)城际快充网络通过“超充+换电”组合,如京沪高速服务区部署600kW超充桩与换电站,满足不同车型补能需求;
(3)居住区通过“社区电站”模式,整合小区闲置电力资源,如广州某小区通过光伏+储能+充电桩组合,实现社区微电网自平衡;
(4)技术创新推动电池技术升级,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实现1000公里续航,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针刺试验,提升安全性。

五、未来展望与全球影响
随着《行动方案》落地,充电设施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车网互动技术将释放新能源汽车储能潜力,预计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作为灵活性储能资源,可调节电网负荷超10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大型水电站。同时,政策倒逼车企技术升级,如插电混动车型需满足纯电续航≥100km、亏电油耗≤6L/100km等新标准,推动行业从“政策驱动”向“技术自强”转型。
这场由政策、市场、技术共同驱动的变革,不仅将重塑中国汽车产业格局,更将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通过充电设施智能化、电网互动化、能源绿色化,构建从生产到使用的全链条绿色生态,开启绿色出行新纪元,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
—————————————
【编辑】:刘鹏
【责编】:张唯
【审核】:范贵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