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诊所检验服务放开,纳入医保报销,27.6万家诊所迎来利好!

2025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BH0272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明确支

2025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BH0272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明确支持诊所开展检验业务。

图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业内热议,被认为是“近30万家诊所迎来的重要利好”。这一政策释放了哪些信号?诊所今后能开展哪些检验项目?医保是否可覆盖?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政策到底说了什么?

很多人以为这是一项“全新”政策,实际上早在2022年,国家就已经为诊所开展检验业务打开了大门。

2022年的政策基础

《诊所基本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诊所应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对应的其他设备。其中,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消毒供应等与其他医疗机构签订相关服务协议,由其他机构提供服务的,可不配备相关设备。”

这意味着,诊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开展检验业务:

自己配置检验设备(需符合诊疗科目要求)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无需自己配设备)

2025年《答复》的新意

那么这次《答复》“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政策明确化。《答复》用官方文件的形式再次明确:支持诊所与第三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合作开展检验业务,推进区域检验资源共享。这相当于给2022年的政策“加了一道保险”,消除了基层执行的顾虑。

第二,配套措施跟进。《答复》提出规范医学检验室建设,印发《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对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提出要求,从质量层面为诊所检验业务提供保障。

第三,检验结果互认加速推进。截至2024年,全国22个省份建立了检查检验结果信息互通共享机制,24个省份互认项目超过100项。到2025年底,紧密型医联体内将实现医疗机构间全部项目互认,地市域内互认项目将超过200项。这意味着诊所做的检验,患者拿到大医院也能被认可,不用重复检查。

二、诊所可以做哪些检验?怎么做?

对于诊所医生来说,最关心的是实操层面的问题:到底能做哪些检验?具体怎么操作?

根据现行政策,诊所开展检验业务有两条路径:

路径一:自己配置检验设备

这条路径适合门诊量较大、有一定资金实力的诊所。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人员要求:如果设置医技科室(如检验科),每医技室至少要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也就是说,需要有持证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设备要求:应配备与开展诊疗科目相适应的检验设备。场地要求:诊所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如果单独设置检验室,需要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要求。

路径二: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

这是目前更为主流、也更适合中小诊所的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选择合作机构:目前国内主要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包括金某医学、迪某诊断、华某基因等。选择时应考虑其机构资质是否齐全、服务范围是否覆盖本地、报告时效能否满足需求、价格是否合理签订服务协议:根据《医疗机构与独立设置检查检验机构合作暂行办法》,双方需要签订正式合作协议,明确检验项目范围、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的要求和责任、检验结果反馈时限、质量控制和纠纷处理机制、费用结算方式等内容。标本采集与运送:诊所负责采集血液、尿液等标本,按照规范要求保存(如血常规需在2~8℃保存)。第三方机构会定时上门收取标本,或者由诊所自行送检。结果接收与反馈:检验完成后,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实时传回诊所。常规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一般当天出结果,生化、免疫项目可能需要1~2天。

可以开展的常见检验项目

与第三方合作可以开展的检验项目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

临床常规检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检验: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免疫检验:乙肝五项、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肿瘤标志物等微生物检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核酸检测(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

三、医保能报销吗?

这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也直接影响诊所检验业务的开展。

好消息:可以报销!

《答复》明确指出:《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简化定点申请程序,优化服务流程,“对包括诊所在内的公立、民营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视同仁,符合条件的均可纳入定点协议管理”。

这意味着:

诊所与医院在医保待遇上没有差别,只要是医保定点机构,检验项目在医保目录内,就能按规定报销。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更高。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支付比例普遍比二三级医疗机构高出5~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患者在诊所做检查,自付比例可能比在大医院还低。

但有前提条件!

要让检验费用纳入医保报销,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诊所必须是医保定点机构。如果还不是定点,需要向当地医保部门申请。申请条件各地略有差异,但总体要求不高,大多数正规诊所都能达标。

检验项目在医保诊疗项目目录内。医保目录将检验项目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项目:全额纳入报销范围(如血常规、尿常规)乙类项目:需个人先自付一定比例(如某些特殊生化指标)丙类项目:医保不予报销(如基因检测等特殊项目)

符合各地医保支付政策。各省份会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确定具体的报销比例和限额。这一点需要咨询当地医保部门。

检验结果互认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检验结果互认机制的建立,诊所做的检验不再是“二等检验”。患者在诊所完成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后,如果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检验结果将直接上传区域系统,供上级医院查看。患者无需重复检查,既节省了时间和费用,也减轻了医保基金负担。

到2027年底,各省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将超过300项;到2030年,将基本实现常见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跨机构共享互认。这对于诊所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小结

这项政策对诊所来说是机遇,但能否把握住,取决于你的准备是否充分。

对于绝大多数中小诊所,建议优先选择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投入小、风险低、见效快。可以先从血常规、尿常规这类最常用的项目做起,等患者接受度提高后,再逐步扩展到生化、免疫等项目。

如果尚未申请医保定点,尽快申请。没有医保定点资质,检验业务很难开展起来,因为患者自费负担太重。

最后,要认识到,放开检验业务不是让诊所去和医院“抢生意”,而是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一环。诊所应该专注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健康管理,把真正的疑难重症患者转到上级医院。只有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