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被认领为课堂作业的“陈丹青画作”在二手平台拍卖,价格炒至200万,持有者:意在讽刺市场乱象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杨光 近日,一幅被指为“陈丹青签名画作”的静物写生油画真伪之争引发关注。10月22日,大河报《看见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杨光

近日,一幅被指为“陈丹青签名画作”的静物写生油画真伪之争引发关注。10月22日,大河报《看见》记者注意到,这幅具有争议,被鉴定机构专家称之为“技法成熟,达到顶峰之作”的油画,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拍卖,拍卖价格已被炒至200万,且价格仍在持续攀升,引发众多网友围观。

拍卖页面显示,该画起拍价1万元,保证金1元,加价幅度100元,开拍时间为10月20日,截拍时间为10月31日。物品简介中写道:“陈丹青巅峰之作已成为艺术,这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远比作品本身更具价值,它的故事在互联网艺术圈,当代艺术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网上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当代艺术,行为艺术!”

下方郑重声明显示:该作品已请专家做了现场鉴定,拍卖后请诚信交易,加价为定,成功拍得具有拥有权和使用权,请谨慎拍卖,不得退货。

据大河报此前报道,画作持有者高先生告诉记者,该作品是今年9月他在北京某画廊以15万元购得。高先生在陈丹青社交账号评论区晒出该作相关信息后,美术博主“想想工作室”成员洪健翔指认,该画是其就读于中央美院时大一的课堂作业,并出示了教学检查时的画作照片以及创作时的照片等。“当时为了找到这个特殊角度,还特意站在桌子上画的。”洪健翔推测,美院有很多学生作业不会带走,学校会定期清理,可能有人拿走后签上了老师的名字。

吊诡的是,高先生曾联系深圳某知名拍卖机构专家鉴定,鉴定视频显示,专家打着手电筒鉴定完毕后,称其是“陈丹青早期作品,技法成熟,达到顶峰之作”,并与高先生签订合同计划送拍,起拍价68万港币。

争议发酵后,高先生发文称,该画作事件“犹如卓别林幽默讽刺”堪称“行为艺术和讽刺艺术”,并表示,作品随意处理带来的风险给人可乘之机,伪造成本太低也是法律漏洞,鉴定师违背原则只谈利益,何时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记者注意到,10月21日,“想想工作室”成员洪健翔针对画作争议,再次做出回应,晒出创作时的照片细节,称画作中的瓶瓶罐罐上都有标签,该标签是央美静物室给贴的编号,证明这确实就是课堂作业。

洪健翔在视频中称,这幅“陈丹青签名画作”除了签名,都和自己课堂作业对得上,再就是人证,自己班上有14名同学是相互看着画完的,还有一名同学已经在网上晒出他画的角度,也就是说,这组静物至少有14个角度。

关于被质疑炒作起号,洪健翔称,工作室做艺术类自媒体已有4年,4年前就起号了。关于网友质疑其借机会抬高身价,洪健翔称,自己不靠卖画赚钱,工作室主要业务是做艺术联名商单和文创类电商,炒作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自己最开始发视频只是觉得好玩,后来他发现,在美术专业的人看来“一眼假”的画,大多数普通人是辨别不出来的,因此自己更应该讲出来,避免更多人受骗。

10月22日,针对此次拍卖,高先生回应大河报《看见》记者称,自己发起拍卖的本意是讽刺艺术市场乱象,因此保证金只设置了1元,并非商业性质或真的要交易。

高先生介绍,这幅画引发争议后,他在二手平台挂拍,此前有一名杭州买家以2万多元成交,但对方没付款,自己也并没在意,本就是打算对这个事件和背后故事进行讽刺。

此后,他将作品再次上拍,没想到被网友炒到了如今200万的价格。“事情有点超出预料,感觉有些失控了,我联系平台,但被告知无法终止拍卖,所以我在评论区回复说,作品仅作展示,不做商业行为”。

关于此前有新的鉴定机构称愿意免费上门鉴定一事,高先生表示,因争议较大,对方已放弃鉴定,因为无论鉴定为真或伪可能都不好收场。

针对有网友称其涉嫌用艺术品“洗钱”的说法,高先生称,绝不可能,自己是做正经生意,且这幅画购买的价格,在自己购买的藏品中也只是普通水平。

“说实话,这幅画从商业角度来说可能是假的,但从艺术角度来说,该事件背后一系列故事反而耐人寻味,收藏不仅收藏作品,也是收藏其背后故事”。高先生认为,现在这幅画影响力比较大,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行为艺术,如果后续有画廊或者机构想拿出来作艺术展览,而不是作为商品展览,自己愿意合作,去讲讲它在互联网上这些荒诞故事。

关于后续是否考虑维权,高先生表示自己还没想好。

(新闻报料请私信微信公众号“大河看见”)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