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2025 CTCC株洲站:新规赋能下的中南赛道巅峰对决

当2025 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的引擎声再度响彻株洲,这座连续七年承办赛事的“赛车名城”,正以国际级赛道水准与全

当2025 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的引擎声再度响彻株洲,这座连续七年承办赛事的“赛车名城”,正以国际级赛道水准与全新赛制规则,迎来一场融合速度、技术与情怀的汽车运动盛宴。作为“湖南株洲国际赛车周”的核心环节,本站赛事不仅集结了TCR World Tour、CTCC电动赛车杯等四大赛事,更成为检验2025赛季新规落地效果的首个关键战场,其看点与深度远超普通分站赛。

株洲国际赛车场的独特魅力,始于其极致的设计基因。这条由姚启明博士操刀、总投资近14亿元的国际汽联二级标准赛道,自2019年落成以来,便以高难度成为车手的“试金石”。3.77公里的赛道随山势起伏,25.98米的最大高度落差搭配14个弯道(9个左弯),尤其是T1至T8的连续下坡弯道组合,对刹车控制与车身重心判断提出严苛要求,而645米的最长直道则为高速超车提供了绝佳舞台。多年来,这里不仅承办过TCR世界巡回赛、SEC耐力赛等国际赛事,更创下36小时连续比赛的纪录,其“差一厘米走线就差0.1秒”的精度特性,让赛道纪录极具含金量。

目前,赛道成人组最佳单圈由两届房车世界杯冠军Yann Ehrlacher保持,1分18秒27的成绩至今仍是专业车手追逐的标杆;而GT3 AM组的跨界车手王一博曾创下1分34秒721的组别纪录,印证了赛道对不同水平、不同组别赛车的广泛适配性。对2025赛季而言,这条赛道的复杂性将与新规形成“双向考验”,成为检验赛车改装合理性与车手适应能力的最佳场景。

2025赛季的规则升级,核心围绕“竞技公平”与“产业赋能”两大维度展开。中国杯作为本土核心组别,在沿用“55分钟+1圈”长距离冲刺赛制的基础上,推出了全新赛车分组体系,从TCR组(接轨国际注册车型)到TC-3组(1.6T及以下基础改装),形成阶梯式参赛通道,同时设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组别竞争的均衡性。更值得关注的是,后续拟增设的混动组与新能源组,不仅贴合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更让不同技术路线的厂商与俱乐部得以共享国家级赛事平台。

车手评级机制的全面落地,是本赛季的另一大革新。中国杯与TCR中国系列赛均将车手划分为“专业组”与“挑战组”,且每个车组最多仅能报名1位专业组车手。这一规则既避免了“军备竞赛”式的实力失衡,又让挑战组车手获得向顶尖选手学习的实战机会,而TCR中国系列赛为挑战组设立的专属积分与奖项体系,更拓宽了荣誉获取通道,让赛事观赏性与包容性实现双赢。此外,中国杯新增的“年度最佳车手”奖项,以年终CTCC车手评级积分为核心评选标准,为过百位参赛车手设立了终极目标,进一步激发竞技热情。

株洲站的赛道记忆中,从不缺乏老牌劲旅的身影。上汽大众333车队曾在这里实现新援谢欣哲的赛季首胜,其凌渡L赛车的稳定性在连续弯道中展现出强大竞争力。壳牌捷凯领克车队作为株洲赛道的“常胜将军”,曾在四回合赛事中包揽多场胜利,“红魔领克”的红色战车在高低落差的赛道中总能展现出精准的操控性能,2025赛季他们将继续以TCR组顶级配置冲击冠军。

自主品牌阵营中,传祺影豹车队与东风风神马赫车队的“红绿大战”堪称株洲站经典桥段。2022赛季,两队通过“盯梢”“挡拆”等战术展开激烈博弈,吴佩与郑越分别斩获回合冠军,这种势均力敌的较量不仅展现了中国本土赛车的研发进步,更让中国杯组别充满看点。2025赛季,随着厂商加盟力度的加大,这两支车队将带着更成熟的改装技术与全新车手阵容,延续株洲赛道的恩怨情仇。

专业组层面,两届房车世界杯冠军Yann Ehrlacher的再度参战备受关注,他不仅是株洲赛道纪录保持者,更将成为检验TCR组新规合理性的“标尺”,其驾驶风格与赛道特性的高度契合,有望刷新既有纪录。本土选手中,谢欣哲作为唯一的“CTCC双组冠军”,其在株洲赛道的丰富经验与对长距离赛事的节奏把控能力,将成为上汽大众333车队冲击领奖台的关键。

挑战组方面,年轻车手的突围值得期待。新规下专业组与挑战组的同场竞技,让陈子凡、周冠宇等新生代车手获得与顶级选手切磋的机会,他们在连续弯道中的敢打敢拼,可能成为赛事的“黑马时刻”。而跨界车手的参与,不仅为赛事带来更多关注度,其独特的驾驶风格也可能在株洲赛道的复杂地形中创造惊喜。

2025赛季的规则调整究竟效果如何?株洲站将给出首个答案。赛车动态分组机制的首次应用,可能出现部分车型在赛季中途调整组别的情况,这对车队的临场策略调整能力提出极高要求。而专业组与挑战组的同场竞技,是否能避免实力悬殊、提升缠斗精彩度,将直接影响后续赛事的规则优化方向。对车迷而言,观察不同组别赛车在直道与弯道的性能差异,对比新规下的积分分布逻辑,将成为理解中国赛车运动发展的重要窗口。

株洲赛道的高低落差与连续弯道,对赛车的悬挂系统、刹车性能与动力输出平顺性构成全方位考验。2025赛季新增的TCS组(2.0T及以上本土改装赛车),其改装水平是否能媲美国际TCR车型,将在这条赛道上见分晓。而TC-3组的入门级赛车,如何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应对高度落差,也将成为衡量组别设置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个人认为,这条赛道的复杂性恰恰能放大不同组别赛车的性能差异,让观众清晰看到中国赛车从入门到顶尖的技术阶梯。

株洲站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竞技层面。作为从“老工业基地”转型“赛车运动名城”的典范,株洲通过将赛事与本地文旅、体育资源跨界融合(如联动湖南省足球联赛),让赛车文化深入城市肌理。2025赛季,随着126位中外顶尖车手的集结,以及燃油、纯电等多元动力形态的同台竞技,株洲站不仅将吸引全国车迷的目光,更将进一步巩固其中南地区汽车文化核心载体的地位。这种“赛事赋能城市,城市滋养赛事”的共生关系,正是中国职业赛车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密码。

从赛道纪录的追逐到新规的实战检验,从老牌劲旅的坚守到新生力量的突围,2025 CTCC株洲站承载的不仅是一场速度对决,更是中国汽车运动向专业化、国际化迈进的坚实一步。在这里,每一次过弯都是对技术的敬畏,每一次超越都是对极限的挑战,而新规与赛道的碰撞、车队与车手的博弈,终将为中国赛车写下全新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