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有个工头姓戚,满脸络腮胡子,绰号“戚黑胡”。刺史新近纳了三位美妾,有心建一处别院,金屋藏妾,所以建造别院的事情,就交给了戚黑胡。戚黑胡带领施工队,在施工之前,再三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然而,天不遂人愿,三日之内,一位石匠从架上跌落,当场毙命。

戚黑胡赔了一大笔银子,一脸的郁闷。从他成立施工队开始,几乎每一栋庄园,都会发生意外,轻者受伤,重者死亡。他那点微薄的收入,差不多全赔光了。尽管他再三叮嘱要注意安全,可那些泥瓦匠却像是没听到一样,还是出了事。

这一日,戚黑胡去拜会故友,在酒桌上倾诉自己的委屈。老友沉吟片刻,道:“这样,我给你介绍个人,这位姓苏,也是个工头,他带领的施工队,从未出现过意外事故。”戚黑胡心中一喜,连忙跟在老友身后,找到了苏工头。苏工头回答,“我倒不是没出事过,只是因为有一次出了事,所以才想了个法子,从那以后,就没出事了。”

戚黑胡连忙说道,“你说说看。苏工头道:“这件事说来话长,我给你讲讲,你便明白了。正好明天又来了两个石匠,到时候你跟在我身边,看我如何敲响他们的警钟。”戚黑胡一口答应。第二天一早,戚黑胡就带着骡子和马匹,去找苏工头,还有那两个新请来的石匠。苏工头驱车上路,不过两刻钟的时间,便到了一处村庄。马车在一处宅院前停下,苏工头提了一桶油,另外两个石匠一人提了一袋米,推门而入。

姓苏的告诉戚黑胡道:“这家是当年落水的泥瓦匠家,虽然发过抚恤金,可依旧是穷困潦倒,每次来,我都会给他们送点米油,给他们留点钱。”戚黑胡推门而入,屋内一片狼藉,老弱妇孺,衣衫褴褛。石匠的寡妇感激涕零,不停地擦着眼泪道谢。在回程途中,苏工头询问了两个新人的感受。两个石匠叹道:“这家人真可怜,家里没个男丁,实在不行。”

苏工头道:“你若不多加小心,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家里人都要跟着遭殃。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安全第一这一点你们要牢牢记住。”傍晚时分,苏工头招待了戚黑胡一顿。一边喝着酒,戚黑胡一边道:“这就是你要做的?他们能不能记住?我每天都提醒你要注意安全,结果还是出了事!”

苏工头笑了笑,“这只是开始,我们要让他们亲眼看看。他们也只是记着几天而已,久而久之,也就忘记了。当夜,戚黑胡留宿于苏家中。第二天一早,苏工头就和戚黑胡一起去了工地,那几个石匠正在那里吃早餐,两人就在那里吃早餐。用过早饭,管事就召集工匠,准备升旗子。工地中,有一根细长的木桩,有两人上前,用绳索拴住一件沾满血迹的衣服,将其拉到木桩上。微风吹过,血衣飘飘,猎猎作响。

工匠们忙活起来。苏工头指了指那件血淋淋的衣服,说道:“那是那个死了的泥瓦匠的衣服,我让工匠去他看了看,感受一下,每天早上,都会把那件血淋漓的衣服拿出来,挂在衣架上,看着就会提高警惕。”“原来是这样。”戚黑胡不由得暗赞一声,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每天都能让工匠们看到血衣,心里就有了防备。怪不得那个苏工头施工队,到现在都没出过什么意外,果然是个聪明的人。

戚黑胡抱拳道:“多谢指点,我这就回去,照着你说的去做。”连忙就去了泥瓦匠家询问衣服还在不在?家属擦了擦眼泪,说道:“衣服都烧了。”说完,戚黑胡就留下一叠钞票,转身离开。他从街上买来一件上好的衣裳,做得破破烂烂,找了个屠夫,洒上猪血,带到工地上,就说是泥瓦匠的衣裳。他吩咐在工地前种下一根细长的竹竿,然后召集工人们,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演讲结束后,他将衣服用绳索系好,将衣服拉到竹竿上方,任由血衣随风飘扬。从那以后,每天清晨,工匠们都会聚集在一起,举行一次升衣仪式。不得不说,这一招很管用,工人们再也没出过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