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唐纳德·特朗普宣布降低关税、放软美国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强硬贸易立场后,仅仅几分钟,他的新闻秘书便在白宫训斥了记者。
“媒体中的许多人显然没读过《交易的艺术》,”卡罗琳·莱维特说,她指的是1987年出版的畅销书,这本书奠定了特朗普作为“完美谈判者”的公众形象。

The Art of the Deal
《交易的艺术》(The Art of the Deal)是唐纳德·J·特朗普与记者托尼·施瓦茨于1987年共同撰写的一本书。这本作品既是回忆录,也是商业策略指南,是首部署名特朗普的出版物。它不仅帮助他在美国公众中一举成名,也确立了他“谈判高手”的公众形象。该书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曾登顶《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13周位居榜首,并在榜单上停留长达48周,成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类著作之一。特朗普曾表示,《交易的艺术》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成就之一”,仅次于《圣经》,并将其视为塑造个人品牌的重要作品。然而,对于该书的实际作者身份,外界一直存有争议。共同署名的托尼·施瓦茨后来承认,他是该书的真正撰稿人,并称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出版商霍华德·卡明斯基也证实,特朗普对写作本身几乎没有参与。尽管如此,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始终坚持自己是该书的作者,并将其作为其商业和政治声誉的重要支点之一。
就在特朗普宣布对数十个国家的高额关税暂停90天的当天——这是他上任以来在关税政策上又一次出人意料的逆转——他的副手们仍在坚持要继续征收关税的立场。这一反复不定的举动,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著名的寓言。
“真的,就像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你这种事最多只能做几次,”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经济学家约翰·科克伦评论道。“这确实会让人心生不满。”
“这些关税是在寻找问题的答案,”经济学家约翰·科克伦表示。“一切都被归结为关税,而征收关税的理由却在不断变化。”
尽管特朗普及其团队长期高调主张征收高额关税,但其言辞却时常前后矛盾。政府一方面宣称关税将吸引制造业回流、在美国本土设厂,另一方面又强调这将使美国向世界征税、而非向本国公民征税,同时也可迫使各国就贸易条件与美国重新谈判,从而消除贸易逆差。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些说法缺乏可行性。
“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正在陷入某种困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约翰逊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指出。“特朗普政府显然意识到自己面临一个重大问题……但却不清楚最终想实现什么目标。”

纽约股市的股票行情显示道琼斯指数呈下跌趋势
关税政策的执行同样充满反复。官员们曾花费数日辩称,这些惊人的关税将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带来数万亿美元收益。如今,他们又被派去解释为何部分取消关税其实是一项精明策略。特朗普的副幕僚长、政策顾问斯蒂芬·米勒甚至将其称为“美国总统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
就连特朗普本人也难以将此描绘为深思熟虑的计划。当被问及为何突然暂停关税时,他称“人们开始兴奋不已”,随后又承认,由于企业和消费者难以应对持续变化,“的确存在一些过渡问题”。
仅在十天前,特朗普刚刚宣布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统一关税,同时对部分国家施加更高税率。他称那一天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甚至将2025年4月2日称为“解放日”。这一举动引发股市暴跌,美国国债遭到大量抛售,甚至一些亲密盟友也公开警告,这将引发全面混乱。但特朗普坚持征税,坚称立场不会动摇。

然而仅仅几天后,特朗普再度转向。在对约60个市场加征更高关税的数小时后,他突然宣布,将给予这些市场——包括欧盟(20%)、日本(24%)和福克兰群岛(41%)——一个90天的缓冲期,统一征收10%的基准关税。唯一的例外是中国,因其对美国产品实施报复性关税,将继续面临美国高达145%的定向税率。
尽管市场短暂回暖,混乱与不确定性仍未消散。
“我认为全面灾难的可能性已经降低,”西蒙·约翰逊说,“直到特朗普先生下一次发声为止。”
在特朗普的领导下,一切似乎都无法预测——从地缘政治到宪法规范,他几乎无暇顾及制度的稳定性。政策的反复无常并非意外,而是其政府运作的标志之一。
事实上,这种不确定性正是特朗普亲手打造的短期政治工具。无论是在椭圆形办公室发言,还是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动态,他都在有意引导世界紧盯他的每一句话。但这种策略也带来了沉重的长期经济代价。
“过去,当一个国家签署贸易协定时,各方普遍认为这意味着自由贸易将长期得以维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但特朗普的政策破坏了这种信任,令跨境交易陷入长期的不确定状态。”
本周的关税暂停,虽然暂时消除了“重演新冠式全球混乱”的迫切风险,但远未解决根本问题。
“这不会立即带来显著影响。”,科克伦说,“但它留下的,是令人不寒而栗的不确定性——因为没人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面临关税引发的物价上涨威胁,一些消费者开始收紧开支;另一些人则选择提前大额采购,以规避未来更高的成本。
约翰逊举了自己的例子:他本周为女儿购买了一辆车,尽管她两个月后才需要使用。“不确定性本身可能促使人们抢购耐用消费品,但对于商业投资而言,这往往是一种拖延因素。”
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全球市场中,又有多少高管愿意投资建立新工厂,投下需数年回本的大笔资金?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美国与全球的紧张关系正不断加剧。
“美国的整个供应链都高度依赖其他国家”,斯蒂格利茨警告:“特朗普政策导致几乎每一种投入成本都在翻倍,而这意味着成品价格也必然上涨。”
科克伦补充道,受影响的不仅是成品,从消费品到电子产品,还有大量关键零部件和工业工具也来自中国。“特朗普对全球征税的后果就是,沃尔玛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可能翻倍。”
这种市场预期加剧了人们对“滞胀”局面的担忧——一种经济增长停滞与高通胀交织的危险组合,被誉为最难应对的经济“鸡尾酒”。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近几周已多次发出警告:“通胀在升温,而增长正在放缓。”,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则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在上升。
“我们可能将同时面临通胀和失业压力,”斯蒂格利茨说,“关键零部件短缺,物价上涨,就业随之承压,滞胀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美联储像过去那样为对抗通胀而加息,问题将更加棘手。斯蒂格利茨指出:
“尤其在当前这种混乱局面下,美国人对经济已经缺乏信心,美国政府正在关键机构中进行大规模、无序的裁员,这种不确定性只会加剧。”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特朗普政府围绕商品关税制定经济战略,却忽略了美国的经济结构早已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导。金融、科技、广告等行业对美国出口贡献巨大,却未被纳入整体战略考量。
斯蒂格利茨指出:“特朗普不明白美国已经不再是20世纪50年代,服务业才是美国经济的核心。而他正在扼杀我们最重要的两个服务出口部门。”
美国与加拿大等传统盟友关系紧张,游客在入境时被拘留,已对国际旅游造成寒流;与此同时,学生签证的大量取消则正在“摧毁美国的大学系统”。
随着贸易战的影响逐步显现,特朗普现在希望与其他国家达成协议,将关税暂停至七月。但这种“最后通牒”只有在它被视为可信时才有效。而像加拿大和墨西哥这样的国家已经深知,这届政府屡屡践踏自己的“红线”。
在被他称为“解放日”的那场演讲中,特朗普宣布高关税将带领美国迈上“一条全新的繁荣之路”。然而,仅过了一周,他便改口,宣布未来三个月将“绕道而行”。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特朗普曾承诺要“让美国再次伟大”,并凭借这一口号重塑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但如今,他的政策却让美国——再次陷入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