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位列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入侵生物之一,亦被称作大瓶螺、苹果螺、黄金螺等。其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于1979年由阿根廷华侨引入我国。如今,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袤地域均有分布。接下来,让我们探究一番,福寿螺到底是个什么生物!
物种定义

福寿螺,荣登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列,又有大瓶螺、苹果螺、黄金螺等别称。从生物分类学的视角来看,它归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的软体动物。
其原产地为南美洲,早在1979年,便由阿根廷华侨引入我国。如今,国家环保总局已将福寿螺列为具有重大危险性的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形态特征

螺壳:福寿螺的外观与田螺颇为相似,然而其螺旋部较为扁平且短促。成熟的福寿螺具有4至7个螺层,其中第一螺层相对较大,其高度约占螺层总高度的70%。
福寿螺的外壳颜色丰富多变,会随着生存环境以及自身螺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有棕色、黄褐色、黑色、黑绿色等。其外壳富有光泽,还分布着若干条深色的细纵纹,显得别具一格。

当福寿螺爬行时,它的头部和腹足会缓缓伸出。其头部生有两对触角,前触角较短,而后触角则较长,当后触角伸展之后,长度甚至可超过螺体本身。此外,在螺体的左侧,有一条肺吸管,它起着辅助呼吸的重要作用。
分布范围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以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乌拉圭等地最常见,1979年由阿根廷华侨从阿根廷引入我国台湾省,1981年又由巴西籍华人引入广东省中山市养殖,现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均有分布,已列入最严重的100种入侵生物之一。
生活习性

1、环境:福寿螺喜栖息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常成群结队的生活在池边浅水区,最适水温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水温45℃、最低水温5℃。
2、食性:福寿螺是杂食性软体动物,主要以浮萍、蔬菜、瓜果、水草等为食,尤其喜吃带甜味的食物,也喜食水中腐烂的动物尸体,食物匮乏时会沾食漂浮在水面上的微小物质。
3、活动:福寿螺具有避光性,通常在夜间或阴天活动较为频繁,白天则多隐藏在水底或水生植物下方。它们靠腹足爬行,也能在水面缓慢游泳。

4、防御:福寿螺能够感知到危险并表现出防御行为,如紧闭厣甲、沉入水底或爬出水面躲避。此外,福寿螺的卵具有一定的防御机制,如卵壳的钙质层可以防止水分散失和光照伤害。
5、休眠:在干旱季节,福寿螺会钻入泥土中,紧闭厣甲,进入休眠状态,时间可长达数月。休眠期间,它们的呼吸和代谢活动降至最低,以保存能量。
繁殖方式

福寿螺是雌雄异体,仅需2~3个月即可性成熟,体外受精,卵生动物。它们在适宜的温度和食物条件下,繁殖速度极快,一年可繁殖2-3代。雌螺在夜间将卵产在水面以上的固体物表面,卵块呈鲜红色,每个卵块含卵约200~500粒。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逐渐变淡。
食用价值

福寿螺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材,其肉质细喇,昧道鲜美,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在一些地区,福寿螺已经成为当地特色美食,受到许多食客的喜爱。

风险:福寿螺常携带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若未经充分烹饪,食用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所以一定要经过高温灭菌之后才能安全食用】
家庭烹饪
爆炒福寿螺1、将买回来的福寿螺放水里养半天,水中放3-4滴香油,让福寿螺把肚子里的泥沙吐出来。
2、将福寿螺反复清洗干净后,剪去福寿螺的尖端尾部放在碗中备用,使其更容易入味。
3、起油锅,将佐料放入油锅里煸出香味后倒入福寿螺翻炒,放料酒,稍炒片刻后,放入盐、酱油及香料,翻炒3分钟。
4、往锅中倒500毫升开水,盖上锅盖中火焖煮十分钟。
5、白糖放入,然后用大火进行翻炒,收干锅里水分即可。
温馨提示:一定要煮熟!野生的福寿螺有很多寄生虫!建议起码煮三十分钟,炒制时再炒够十五分钟!使用时配白酒,大蒜等也可以帮助杀菌!

做法摘自网络,仅供参考,请勿轻易模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