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师编制的话题又火了。
有网友建议:教师编应该取消,凭什么我们要竞争,老师不用竞争!
听起来好像很公平,但真要哪天全面取消编制,
恐怕笑到最后的,不会是我们普通人。

1、取消编制后,教育真的会更公平吗?
有人说:取消编制,教育会更有活力。
但看看那些纯民办学校的例子,你就知道,市场化不总是好事。
深圳厚德书院跑路的事还历历在目,
家长预交几十万学费,学校资金链断了,一夜之间全没了。

学生被分流,老师被遣散,家长上门讨钱。
民办学校当然有好的,但它的本质终究是盈利。
而公办学校不一样,公办是兜底的,是国家用来保证教育公平的底线。
如果哪天真的全面取消教师编制,让教育彻底市场化:
你猜,那些名师会流向哪里?
自然是钱多的地方。
能力强的老师会被高薪私立学校挖走,留下的,是那些被市场挑剩下的。
到时候教育资源差距只会更大,穷人家的孩子,连好老师的影子都见不着。
2、市场化的教育,伤不起的永远是穷人
国外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公立学校负责兜底,穷人孩子下午2点放学、自由放养;
有钱人家的孩子去读私立,师资强、环境好、收费贵。
这种高端教育,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起。
如果我们也走到那一步:教育全面市场化、教师全面市场化,
那好老师将变成奢侈品,教育想谈公平就是梦想了。
现在我们还能以极低的成本,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其实就是因为有编制、有公办体系在撑着。
它是国家在教育领域给普通人的兜底机制。
没有这个兜底,孩子们就只能被市场价格筛选。
3、编制不是特权,而是互换的平衡
总有人嫉妒教师的铁饭碗,但是你要明白,
编制不是让老师高高在上的特权,而是一种平衡。
老师放弃了高薪的可能,换来的是稳定与保障;
国家用稳定留住人才,特别是那些愿意去偏远地区、艰苦岗位的老师。
取消编制以后,那些地方还会有人愿意去吗?
大城市给得更多,环境更好,为什么要留下?
所以,编制的存在,其实也是教育公平的保障。
有人说:你这观点太保守了。
可说实话,我并不保守。
只是经历过一些事,看清了现实的底色。
社会总要有人去闯,也要有人愿意去守。
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时代的弄潮儿,
有人稳稳当当地过日子,做好本职工作,也是对社会很大的贡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