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台湾启动了自1984年以来时间最长的“汉光41号”实兵演习,整整10天9夜,参演兵力超过4万人,预备役部队也全面动员。赖清德亲自到现场观看布雷作业与实兵部署,岛内绿营媒体更是倾巢而出,把这场军演包装成“抗中保台”的里程碑。
然而,真正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防部派出的由现役少将率领的军方观察团。不同于往年仅由退役顾问低调参与,这次的“现役”和“高调”,让绿媒都按捺不住激动。赖清德更是趁机宣称“台湾并不孤单”,暗示这是美方“力挺台军”的信号。
但这真的是美方在“力挺”吗?看看同期大陆的动作就知道了。在福建沿海,中国空军部署了一架空警-500预警机,连续数日开机飞行,全程监视台湾汉光演习。空警-500的雷达探测能力超过470公里,覆盖整个台湾岛毫无问题。它以6600米的高度、550公里的巡航速度飞行,轨迹在民间航空平台上一览无遗。这不是秘密行动,而是公开示警:你演,我看;你动,我盯。空警-500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对台军演的“秒级掌控”,既是技术压制,也是对赖清德“政绩演习”的直接回应。
二、台军内部的“敏感操作”在台军内部,一项更加敏感的安排浮出水面。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在“汉光41号”兵棋推演阶段,美方不仅派出现役观察团,还特别派遣了前驻韩美军司令、退役上将罗伯特·艾布拉姆斯担任兵推资深顾问。这些顾问由“美国在台协会”(AIT)安排,不穿军服、身份模糊,却参与了包括“战时联合行动五种样式”在内的关键推演,涉及后勤支援、侦察协同、联合火力配置等战术层级细节。
表面上维持“非官方”关系,但这场兵推的深度与广度已远超过以往。台美军事互动正在从“象征性”走向“实质性”。不过,大陆方面已多次警告,“任何形式的美台军事勾连,都是在挑战中国底线”。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明确指出,美方若执意介入台海事务,必将引火烧身、自食其果。
三、国际社会的“不同声音”俄罗斯也没有坐视不理。就在“汉光”演习进行期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哈萨克斯坦出席上合组织外长会后,罕见地在涉台问题上点名法国总统马克龙。他说,“西方国家一边承诺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一边却不断与台当局保持接触”。拉夫罗夫特别提到马克龙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言论——“如果让俄罗斯吞下乌克兰,台湾又会发生什么?”这句话把中国的内政问题与乌克兰战事并列,引发中方强烈不满。拉夫罗夫毫不客气地称之为“赤裸裸的挑衅”。
中方也迅速回应,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指出,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本质不同”,没有任何可比性。台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容任何外来势力染指。
然而,这场看似热闹的“军演”,在台湾岛内却变成了一场“兵推闹剧”。短短几天时间,台军多次发生装备事故:7月10日,爱国者导弹车转弯卡死,堵塞4小时;同日,M109A5自行榴弹炮车连撞数辆民车;7月12日,一辆军车在高雄冲撞护栏,车内三名官兵头破血流,车内“血染安全气囊”;仅一天后,台陆军一辆坦克在道路起步时擦撞民用轿车,导致轿车车头、车门严重毁损……短短数日,台军几乎把演训场变成了“交通事故现场”。
这些事故暴露出台军训练松散、协同能力不足,所谓“实战演练”更像是“交通事故演习”。岛内舆论亦不买账,民调机构“台湾民意基金会”7月15日发布调查,显示赖清德的不满意度达44.5%,首次超过满意度的42.9%,形成“死亡交叉”。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表示,赖清德声望创下上任以来最糟糕的时候之一,已明显走入“执政困境”。
五、美方的“真实立场”而赖清德所寄望的“美方支持”,也并非牢不可破。7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发表讲话,称“美国将以非常友善的方式与中国竞争”。这句话透露出一个信号:美方不愿意为台湾与大陆正面翻脸。同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表示,中美贸易谈判氛围良好,形势稳定。美方的立场很清楚:不主动挑衅,不愿掀桌。
但台当局似乎还沉浸在“美军站台”的幻觉之中。“汉光41号”不仅是台军的演练场,更是赖清德的“政绩舞台”。他试图借军演转移岛内矛盾,凝聚支持,挽救民调。但现实却是一盆冷水,除了事故频发、“政治作秀”争议不断,演习内容也遭到质疑。此次军演模仿以色列“城市持久战”模式,但台军缺乏专业基层军官、指挥体系松散,根本无法实现战术目标。而台湾的能源储备、基础设施承压能力,也无法支撑长时间战事。城镇战术演习变成直播秀,沙包掩体被批“像靶子”,超市避难演练引发民众恐慌。
这不是“防卫韧性”,而是“政治表演”。台海不是舞台,军演也不是剧本。当空警-500在海峡对岸默默盘旋时,台军的每一个调动都在掌控之中。赖清德若一味押注西方,终究会发现在“关键时刻”,没人会为他的赌局买单。
历史不会被演习改写,战略误判终将付出代价。这场戏的最后一幕会如何揭晓,我们拭目以待。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注定不会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