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来自美国的披露!这才是普京真正的动机,这才是俄乌战争的真相

俄乌冲突打到今天,已经跨过了三个年头。战火依旧没有熄灭,反而在不断延烧。每天翻开西方媒体,总能看到“俄罗斯侵略”“普京是

俄乌冲突打到今天,已经跨过了三个年头。战火依旧没有熄灭,反而在不断延烧。每天翻开西方媒体,总能看到“俄罗斯侵略”“普京是战争狂人”这样的字眼;而在俄罗斯的舆论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们认为这是被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是为了自身的安全才不得不亮剑。

那么,这场仗究竟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谁又站在所谓的“正义”一边?外界的说法各执一词,但有意思的是,最近美国一些本不该曝光的内部信息、文件,以及官员们的口误,却像不小心拉开的帘子,让人看到了幕后的一部分真相。

一、北约东扩的根源

故事得从三十多年前说起。1991年,苏联这座红色巨塔轰然倒下,美国和欧洲的政客们笑逐颜开。美国觉得最大的对手没了,从此可以安心做全球的老大;欧洲则松了一口气,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军事上的威胁似乎一夜消散。

那时的新俄罗斯,还在废墟里艰难喘息。叶利钦执政时期,为了和西方搞好关系,主动缩减军队规模,尽可能开放经济,甚至不吝于展现家底来表明“我们没有威胁”。

北约方面也递过“温水”,说不会把军事力量推进到俄罗斯的家门口,更不会东扩。可这话,事后听来,更像是房产中介的“承诺价绝不变”——信不得。

1999年起,北约就像着了魔似的往东扩。

波兰、匈牙利、捷克率先被拉了过去。2004年更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七国集体加入,其中有几个甚至与俄罗斯直接接壤。坦克离莫斯科的距离,从几千公里骤缩到几百公里。

接下来的十多年,黑山、北马其顿等国陆续入盟,直到2022年战争爆发前,北约成员已从最初的12个扩到30个。东扩的地理线硬生生推进了一千多公里。

叶利钦当年忍气吞声,但普京上台后几次公开表示不能再退。他在2007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当着西方高层的面拍桌子警告:北约必须停止东扩。可西方的回应是——这是主权国家的自由选择。

最令普京无法接受的,是2008年北约会议上明确提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未来也会加入。这对俄罗斯来说,不仅是安全问题,更是生死攸关。乌克兰不仅与俄罗斯同源同脉,而且是黑海舰队的重要依托。若北约在乌克兰部署导弹,几分钟就能打到莫斯科。

俄罗斯随后递交了一份“安全保障提案”,核心是:北约不吸纳乌克兰,撤回东扩后的军事部署。但美国的答复冷冰冰——拒绝。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国不断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开战前一年提供的装备价值就超过6亿美元,紧接着又追加更多。

二、美国的手

美国在这场风波里的角色,并不光彩。2014年乌克兰爆发“颜色革命”,亲俄的政府被推翻。据后来曝光的美方文件,美国在这一过程中投入了巨额资金来“支持乌克兰的民主力量”,实际上是资助反对派推翻亲俄领导人。

更令人咋舌的是,美国高官在通话中公然讨论乌克兰未来总理的人选,这段录音还被公布到网上。

新上台的波罗申科政府迅速调整路线——加入北约、疏远俄罗斯。这直接引发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动荡,克里米亚则通过公投回归俄罗斯。可以说,这正是后来冲突的直接导火索。

从2014年到2022年,顿巴斯地区的平民在战火中不断死去,死亡人数超过一万四千。普京口中“保护俄语同胞”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更重要的是,美国当时正把俄罗斯列为首要战略对手,制裁、围堵的手段层出不穷。如果乌克兰真的倒向北约,俄罗斯将完全丧失黑海的战略出海口,战略防线将被直接撕开。

2022年初,俄军闪电推进,一度逼近基辅,南部的赫尔松、东部的顿巴斯大片地区也被控制。在土耳其的谈判中,双方曾接近达成协议:乌克兰保持中立,俄罗斯撤军,大部分领土归还乌方,顿巴斯享有高度自治。

然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飞到基辅,劝泽连斯基不要签字,并承诺提供更多武器,继续消耗俄罗斯。就这样,本有可能熄灭的战火,再次被浇上了汽油。

三、三年消耗战

之后三年,美国成了乌克兰最大的资金与武器来源。到2025年初,美国对乌的军事援助超过750亿美元,经济援助也超过500亿。但这些援助中相当一部分是贷款,战后乌克兰必须连本带息偿还。

武器大多是美军库存的老货,乌克兰人拿着这些装备去硬拼,而美国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

四、普京的三大目标

如果要概括普京的动机,大致有三条:第一,确保国家安全,乌克兰不能进北约,这是底线。第二,保护俄语人口的权益。顿巴斯的居民在文化和信仰上与俄罗斯人相近,却在战火中不断受伤害。第三,冲破美国的围堵。俄罗斯不愿沦为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的附庸国。

从这个角度看,普京把这场战争定义为“被迫的防御”,并不只是宣传口号。

五、输赢之外

如今战场的局势依旧僵持。俄罗斯控制了一些领土,但也承受了制裁和伤亡;乌克兰失去了大片土地和数百万流离失所的民众;欧洲深陷能源危机与经济衰退。唯一稳坐收成的,是美国的军火巨头和部分政客。

这场冲突,从表面看是俄乌之间的战争,实际上背后是大国博弈的结果。美国为了保持全球优势,持续推动北约东扩,把俄罗斯逼到绝境;乌克兰则在夹缝中被推上了战场,成了最大牺牲品。

有句老话说得好——真相往往不复杂,复杂的是掩盖真相的手段。美国自己泄露出来的那些信息,其实已经勾勒出战争的始末。至于谁是“侵略者”、谁是“受害者”,看完这些幕后故事,或许答案就没那么单纯了。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在某些方面观点与本文不一致是正常的。

大家要文明交流,互相赋能。

感谢理解。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