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遗像,一句承诺,一场转移焦点的“表演”
2025年7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贩运法案》。在镜头前,他举起一张14岁男孩的遗像。
安慰道:“我相信中国会把这些毒贩判处死刑。”
啥意思?这和中国有什么关系?特朗普为什么要这么说?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芬太尼是什么?
芬太尼是一种合成阿片类镇痛药,其镇痛效力通常是吗啡的 80 倍左右,它主要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等,原本是服务于重症病患的药物。
既然是药为什么会让人上瘾呢?
问题就在这儿。
芬太尼虽然是合法药物,但它的成瘾性极高,比传统阿片类药物还要猛烈。
它会迅速与人体中的阿片受体结合,带来强烈的“快感”,大脑很快就记住了这种感觉,一旦停药,就会出现剧烈的戒断反应。
这就是成瘾的开始。

上世纪90年代,制药巨头普渡制药疯狂推销奥施康定,宣称“非成瘾性”“术后优选”,在骗取 FDA 批准后,通过贿赂医生等手段推动止痛药滥开处方。
很多并不是“瘾君子”,他们可能只是经历了一次牙痛,一次扁桃体手术,一次车祸,医生给出止痛方案。
就这样,FDA放行,医生开方,医保报销,无数家庭由“一片止痛药”走向成瘾深渊。
随着联邦政府收紧对奥施康定等处方阿片类药物的监管,许多依赖这些药物的人转向更便宜、更容易获得的阿片类毒品海洛因。
近年来,芬太尼因其成本低廉且效力强大,逐渐占据了美国的贩毒市场。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显示,仅2023年,就有超过75,000人死于芬太尼相关药物。
于是,“折叠人形”成了美国街角的固定画面——一个人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身体弯曲变形,像被毒素压垮的布偶。
他们的名字没人记得,只被媒体称为:“Fentanyl folds”。

“毒”从哪里来?特朗普口中的“毒贩”,真的来自中国?
当然不是。
中国,早在2019年就将全部芬太尼类物质列入整类管制。
并且,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对芬太尼实行全面禁控的国家。

那芬太尼从哪里来?
美国缉毒局 2024 年的数据显示,官方查获的非法芬太尼走私总量约为 9670 公斤,其中最大来源是墨西哥贩毒集团,占比超过了 90%。
美国海关和边境巡逻局 2024 年查获的 4500 磅芬太尼中,98% 是在美墨边境截获的。
这表明芬太尼原料在墨西哥合成并通过走私渠道进入美国,已形成规模化链条。

面对美国被芬太尼祸害,美国不是没有人提出解决方案
2025年4月20日,在加州北部的兰卡斯特市,市长雷克斯·帕瑞斯在市议会听证会上提出一项惊人提案——“毒品安乐死计划”。
他的逻辑令人战栗:既然这些瘾君子已经“不可救药”,那就将没收的芬太尼免费发给他们。
让他们吸到过量,几天内“自然淘汰”。
这番言论一出,美国舆论哗然。
媒体斥其为“变相屠杀”,人权组织指责其主张“种族清洗”,这不是治理,是放弃。

虽然这位市长提议大胆了一些,但不乏也是无奈之举。
因为,费城的肯辛顿街,旧金山的田德隆区,已经成了“芬太尼展示窗口”。
人不是走着倒下,是跪着、瘫着、折叠着。
有瘾者在地铁口暴毙,有青少年在校园内吸毒猝死,有孩子把芬太尼喷雾当成儿童药剂使用。
这些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当地执法者、社区官员都陷入焦灼。
无力救治,无力驱逐,无力阻断。
于是,才会有人提出“自我灭绝”的极端方案,妄图一劳永逸。

帕瑞斯的提案虽未被采纳,但它的出现,恰恰说明了一个现实:美国在毒品问题上,已陷入道德与治理的双重崩塌。
这是遇到事了想起中国了,这锅甩的。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迅速回应:“芬太尼是美国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
他说:“美方无视中方善意,对中国无理加征关税,严重冲击了中美禁毒合作,也严重损害中方利益。”

特朗普为什么执着地把“执行死刑”这件事寄托在中国?
因为美国本身对死刑态度分裂。
加州、纽约等蓝州早已废除或暂停死刑,而南部红州如德州仍积极执行。
在这种制度不统一、舆论高度敏感的环境中,特朗普无法直接推动国内对毒贩执行死刑。
但特朗普又想借禁毒打民意牌,于是就想通过“外包死刑”这一话术,将毒品泛滥的责任推给了中国。

但谁记得这些药物的起点,是医生办公室,是医院药柜?
——FDA当年批准奥施康定的责任人现在在哪?
——普渡制药破产后,谁替这场悲剧埋单?
——医疗保险制度为何仍优先支持高风险止痛药的快速报销?
真正的责任,不在别国,而在制度深处。

如果不触及源头,只会不断出现下一个芬太尼、下一个“升级毒品”、下一次街头倒地。
外因不过借口,内因才是真毒
中国不是美国的执法工厂,死刑不是美国药品问题的解药。
治国如治病,须对症下药;但若连病灶都不肯承认,只会饮鸩止痛。
如果美国不从他们内部根治这个问题,而只想着嫁祸于人,一味甩锅,只是掩耳盗铃。
“执法可以外借,但责任不能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