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阳节,可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易经》中,九为阳数,九月九日并阳,故称重阳。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记载见于三国时期,鼎盛于唐代以后。
在此,摘录明清两种笔记的记载,重温帝都的重阳节风俗。
一
明代有位刘若愚,博学多才,十六岁时,因感异梦而自施宫刑,十七岁入宫。魏忠贤专权时,其心腹李永贞派他在内直房经管文书。
后因魏忠贤案牵连入狱,判死缓,他效法司马迁,在狱中十二年,著《酌中志》二十四卷以辩冤。崇祯帝读后,便赦免了他。
书中详细记载了万历年间宫廷制度、帝后起居、内臣职掌及饮食、服饰等细节,特别记录了魏忠贤与客氏专政始末,并因《辽左弃地》等篇目,后来被乾隆帝列为禁书。
——九月,御前进安菊花。自初一日起,吃花糕。宫眷内臣自初四日换穿罗重阳景菊花补子蟒衣。九日重阳节,驾幸万岁山或兔儿山、旋磨山登高。吃迎霜麻辣兔、饮菊花酒。是月也,糟瓜茄,糊房窗,制诸菜蔬,抖晒皮衣,制衣御寒。
(注:万岁山,即今天的景山。兔儿山,在大光明殿南,中南海之瀛台西。高五十丈,有小蓬莱之称。其得名,一说当时山上放养几十只兔子,帝后时常到此戏之而乐。二说每年重阳节时,明帝在山上与宫眷、内臣们摆宴吃迎霜兔,喝菊花酒,因取名兔儿山。)



二
富察敦崇(1855—1922?),满族,历任兵部郎中等职。《燕京岁时记》是其撰写的北京岁时风俗杂记,成书于1906年。全书从正月到腊月,记录了北京城中一百多条风俗文化产物等,堪称旧京百科全书。
——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榼,出郭登高。南则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城等处,远则西山八刹等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花糕有二种:其一以糖面为之,中夹细果,两层三层不同,乃花糕之美者;其一蒸饼之上星星然缀以枣栗,乃糕之次者也。每届重阳,市肆间预为制造以供用。
——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庋广厦中,前轩后轾,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重阳时以良乡酒配糟蟹等而尝之,最为甘美。良乡酒者,本产于良乡,近京师亦能造之。其味清醇,饮之舒畅,但畏热不能过夏耳。鸭儿广,梨属,形如木瓜,色如鸭黄,广者黄之转音也。柿子、山里红,其用尤多,皆京师应序之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