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这寻常之物,介于主食与点心之间,南北可见。街头巷尾,一炉一案一人,便撑起一方风味。异乡客匆匆,用它果腹无暇细品;而对东北人而言,几日不吃,便如菜肴忘了放盐,日子都少了几分踏实滋味。

漫步在新亭街,烧饼的香气总随风而来。时代在变,烧饼的工艺也在提升,如今更显酥软香甜,老少皆宜。它不仅富含蛋白质与碳水,予人能量,更因这份朴实的美味,吸引着不少寻觅商机的人,期盼将这份温暖的事业延续下去。

做烧饼是门手艺,讲究耐心,马虎不得。面团要醒透,反复揉按成饼,再擀作薄皮,抹油、对折、叠起、翻转,再擀平压实。最后缀上芝麻,送入烤箱。师傅手下不停,街坊们也围站一旁,一边闲话家常,一边等待出炉。

待炉门一开,热气腾起,麦香混着芝麻的焦香直扑而来,勾得人食指大动。刚出炉的烧饼,外皮金黄,酥脆中带着韧劲儿。吃它也有一套讲究——先闻香,芝麻气扑面;再小心托起,吹一口,咬一口,面香与料香在口中漫开,满口生香。

因烧饼偏干,常配一碗清淡的豆腐脑。雪白豆腐浮于清汤,撒上香菜、虾皮,点几滴辣油,嫩滑入口,即化于舌。一饼一粥,一干一湿,交替入口,滋味妙不可言。

街坊们常是三五个地买,不出片刻,新出一炉便已见底。这烧饼外表焦脆,内里柔软,虽只一抹淡盐调味,却承载着市井的温度,成为生活中难以替代的、温热清欢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