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退休第一天,我突然不会生活了:如何找到退休后的“新节奏”?

老李,我的一位老朋友,在税务局干了一辈子。上个月他正式退休了。昨天他给我打电话,语气里满是迷茫:“老胡,你说怪不怪?今天

老李,我的一位老朋友,在税务局干了一辈子。上个月他正式退休了。昨天他给我打电话,语气里满是迷茫:“老胡,你说怪不怪?今天早上六点,我‘噌’一下就醒了,洗漱完拎起包就要往外冲,走到门口才反应过来——我今儿不用上班了。这心里头,一下子就跟这空荡荡的屋子一样,没着没落的。”

我握着电话,心里百感交集。老李的这种感觉,我太熟悉了,因为我前不久也经历过,相信很多刚退休的朋友也正在经历。忙活了大半辈子,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突然到了终点站,惯性推着你还要往前冲,可轨道却没了,生活的意义也好像失去了大半。

一、 那种失落的感觉,到底从何而来?

咱们得先明白,这种失落和迷茫,不是因为你脆弱,恰恰是因为你曾经那么认真、那么负责地生活和工作了几十年。

规律的丢失: 过去几十年,你的身体和大脑已经习惯了“上班时钟”。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开会,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现在,所有的规律都消失了,一天24小时完全由自己支配,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身份的转变: 昨天,你还是“李科长”、“张工”、“王老师”,是单位离不开的顶梁柱。今天,这些头衔仿佛一夜之间被收走了。你只是“老李”、“老伴的丈夫”、“孩子的爸”。这失去价值的失落感,是最戳心窝子的。

社交的断档: 单位的同事,是我们除了家人之外相处最久的人。一起喝茶、一起午饭、一起聊聊工作里的烦心事儿。退休回家,这种固定的、无需刻意维护的社交圈瞬间缩小,孤独感便趁虚而入。

所以,退休第一天的那种“不会生活了”,真不是矫情。那是咱们身体和心灵在适应一种全新的、完全陌生的节奏。不知道在看文章的你是否也有这种感觉。

二、 不要慌,咱们慢慢找回“方向盘”

找到新节奏,不能靠等,得靠咱们自己一点点去摸索、去建立。这事儿急不得,就像种花,得耐心浇水、施肥,才能等到花开。

第一招:给自己一个“新班表”

别让一天过得浑浑噩噩。咱不追求排得多满,但得有个大概的框架。

早晨: 即使不上班,也尽量固定时间起床。可以出去溜达半小时,买个早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班虽然不用上了,但是生活不是还得继续么。默默告诉自己:“新的一天开始了!”

上午: 这是精力最好的时候,可以安排点“正事”。比如,去菜市场精心挑选今天要做的菜;或者报名个老年大学,去上两节书法课、声乐课,有事做了,就会充实起来。

下午: 留给自己放松。睡个午觉,看看书,或者约上同样退休的老友,去公园下下棋、喝喝茶。

晚上 陪老伴散散步,看看电视,一天的生活也就结束了。

你看,有了这个简单的框架,一天就不再是空空荡荡,而是被各种小而具体的事情填满了,有事做的同时,你的心里也会慢慢充实起来了。

第二招:开发一个“新乐趣”

以前,我们的任务可能就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好。现在的任务是把余生过得精彩。以前许多需要弥补的遗憾,现在也可以做起来了。

动手的乐趣: 以前没时间,现在可以试试养几盆好看的花,看着它们发芽、长叶、开花;或者学学烘焙,给孙辈烤个小饼干,看他们吃得开心,咱心里也会更甜。

动脑的乐趣: 买本字帖,安安静静地练练字;去图书馆借几本年轻时想读却没空读的小说;甚至可以用手机学学摄影,把生活中的美好瞬间都记录下来。

动身的乐趣: 打太极、舞剑、游泳……找到一项适合自己身体状态的运动,它会回报给你无尽的活力。还可以出去走一走,世界那么大,河山那么好,怎么也得去看看。

第三招:慢慢经营一个“新圈子”

以前的同事圈虽然淡了,但是咱们可以再建一个新的啊。

左邻右舍: 多和小区里同龄的老伙计们打招呼,聊聊家长里短,谁家有个事,也能互相搭把手,常言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嘛。

兴趣同好: 在老年大学、社区活动中心,你会遇到很多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一起唱戏、一起画画,一起吃点喝点,话题自然就多了。

老同学老朋友: 主动把他们约出来,小酌一下,回忆回忆青春。你会发现,有同样经历的人,最能理解彼此现在的心情,也最能从对方身上得到慰藉。

写在最后:

老哥们,老姐妹们,退休不是终点,而是人生另一个全新的起点。前半生,我们为工作、为家庭、为子女奔波;后半生,请理直气壮地、心安理得地为自己活一次,当然这里说的为自己活,不是以自己为中心,是尽可能多的去为自己考虑,做做以前想做而没做到的事。

刚开始的迷茫和不习惯,都是正常的。咱们就像一艘刚刚驶入新航道的船,开始时总会有些摇晃。别怕,握紧属于自己的方向盘,你总会找到那个最舒服、最自在的航速和方向。

嘿,老伙计,愿你平安喜乐,余生顺遂——你们的老朋友,老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