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烧掉40亿的无人超市去哪了

技术不成熟:看似未来感十足,实则“伪智能”无人超市的技术问题,几乎是它失败的根源之一。亚马逊Go那种“拿了就走”的购物体
技术不成熟:看似未来感十足,实则“伪智能”

无人超市的技术问题,几乎是它失败的根源之一。亚马逊Go那种“拿了就走”的购物体验,确实很酷,但国内大多数无人超市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它们用的是“二维码+感应器”的低端技术,识别率低、误报率高,甚至连简单的支付都经常出问题。更别提那些因为设备故障导致消费者被困在店里,或者扫码失败后只能联系客服才能离开的尴尬场景。

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的高昂成本让人头疼。设备采购、维护、升级,再加上店铺租金和水电费,这些成本加起来,远远超过了传统超市的运营成本。结果是,无人超市不仅没能降低成本,反而成了一个“烧钱机器”。技术本该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但在这种情况下,它反而成了问题本身。

消费习惯:技术再炫酷,也打动不了消费者

无人超市的另一个致命问题是,它完全忽视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中国的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很多人仍然习惯用现金支付,而无人超市只支持无现金支付,这直接把一部分人拒之门外。更重要的是,无人超市的“无人化”设计,让购物变得冷冰冰。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没有人可以咨询,没有人可以帮忙,甚至连最基本的购物体验都变得单调乏味。

相比之下,那些需要排队、需要等待,但却充满“人气”的传统店铺,反而更能吸引消费者。比如,海底捞的排队现象、喜茶的火爆场景,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商品,还有情感上的连接和社交体验。而无人超市的“无人化”,恰恰是对这种需求的否定

成本上来说 、

你表面上无人超市不要收银员 但超市收银员除了干收银工作,有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整理货架”,把日期不好的拿下,换上日期好的,畅销的补货是最基本的,还有可能大家不知道,超时的货架是要“买”的,就是说,促销产品和一部分新品,都有进场费上架费什么,这些产品是需要保障陈列和醒目提示的。就是超市里会有特殊陈列以及张贴海报,和醒目提醒黄卡。这些工作几乎每天都要进行,这些需要人做。

还有一环可能大家不知道,我去送过货的。无论超市施行的是大仓配送还是供应商直送门店,都需要有人接货,清点货物,无人超市这块,送来的货如何及时上架?特别是冷藏区和短保的产品,这些短保产品几乎第一时间到货就要第一时间上架。配送人员如果不负责上架,就需要流动的货架整理团队。即便现在连锁超市流行大仓配送,也没有人给你弄的。你也不可能一车配一个司机配一个整理员,因为物流讲究的是快,卸货清点就要去下一家。 那这就体现了营业员的重要性。最后,超时要有人打扫吧。 说是节省人力成本,但其实去掉营业员,人力成本分摊在不同的团队上面,反而更高还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