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射雕三部曲》之后,金庸更是才思泉涌,他以真实的北宋末年作为蓝图,撰写了一部荡气回肠之作《天龙八部》。
认真看过《天龙八部》的读者会知道,这一部武侠小说堪称金庸的巅峰之作,不管是剧情之奇、主角之多,还是武功设定之玄,都当属“金书”之作。
尤其是段誉、虚竹两位主角,更是被金庸勾勒得跃然纸上,让人看完之后恨不得穿越到书中,化身为段誉、虚竹,体验一把江湖的刀光剑影、儿女私情。

的确,金庸耗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段誉,讲述他如何离家出走、如何闯荡江湖、如何捡到秘籍、如何邂逅佳人。
那时段誉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一个神秘山洞,继而练成了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
北冥神功可以巧取豪夺他人的内力纳为己用,凌波微步则让段誉罗袜生尘、逃之夭夭。
仗着北冥神功凝聚的浑厚内力作为根基,段誉后来又在天龙寺里练成了威力惊人的六脉神剑。
六脉神剑有质无形,能隔空伤人,一旦成功施展,能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有了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六脉神剑如此妙不可言的武功,实是《射雕三部曲》无法比拟的,让不少初读《天龙八部》的朋友看得大开眼界、拍案叫绝。
虚竹出场较晚,福缘奇遇却丝毫不亚于段誉。
虚竹误打误撞之下破了珍珑棋局,得了无崖子的内力传承,还在天山童姥的传授之下练成了天山六阳掌、天山折梅手等武功。

在西夏国的冰窖里,虚竹又得了李秋水和天山童姥的内力,又在上了缥缈峰之后钻入灵鹫宫的密室里,不断参悟石壁上的神秘图案。
金庸写道,虚竹只是练了一会,就感觉身子轻飘飘的,只是差了一点什么这才没有凌虚欲起。
一个“凌虚欲起”,证明虚竹再练下去,恐怕会达到羽化飞仙的可怕境界。
毫不夸张的说,金庸对《天龙八部》的武功设定,颠覆了传统武侠小说的拳打脚踢,为玄幻、仙侠小说在数年后的腾飞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段誉、虚竹的武功虽然又高又玄,但他们二人依旧不是当世江湖第一高手。
提及这位高手,一些读者第一时间会联想到扫地僧。
在藏经阁一役里,扫地僧凭借一人之力,化解了萧远山、萧峰与慕容世家纠缠了三十几年的血海深仇。

扫地僧所展现出来的武功更是深不可测,就算萧峰联合段誉、虚竹,恐怕依旧讨不到半点便宜。
你可能不知道,在连载版《天龙八部》里还有一位绝顶高手,此人的武功不在段誉、虚竹之下,若与扫地僧相比可谓是不相伯仲,但由于武功太强无法解释,最终被金庸狠心删除。
那时段誉在琅嬛福洞练成了北冥神功,随后回了大理王宫,在段正淳的指引下准备拜石清子为师。
在称呼石清子的时候,段正淳说他是东方第一剑,可石清子却没有展现高深的剑法,反而露了一手高深莫测的内功修为与实战技巧。
书中是这么写的,石清子双手已碰到段誉的手掌,突然心头一震,适才所发的内劲便如泥牛入海,霎时间化得无影无踪,更觉段誉手上有一股极强的吸力,要将自己体内的内力硬生生地吸出。石清子足迹遍天下,生平见多识广……当下内劲一凝,双掌翻转,啪一的声响,击在段誉手背之上,摆脱了四掌的胶黏。段誉只觉手背上剧痛,似乎手骨也断折了。
段誉的北冥神功一旦触发,可谓是不受控制,因此在枯井里,段誉的北冥神功还将心上人王语嫣的内力吸得干干净净。

不过石清子却能将内劲凝聚不动,然后反手一掌打在段誉手背上,硬生生阻断了北冥神功的后续动作。
等于说,号称东方第一剑的石清子绝非浪得虚名之徒,他的剑法、内功以及实战经验都是当世一绝,其修为绝不在段誉、虚竹之下,甚至还能与藏经阁的扫地僧斗个天昏地暗。
只是在后来的三联版以及新修版里,石清子的戏份被金庸狠心删除。究其原因,多半是石清子武功过高,金庸没法解释其门派来历。
加上石清子这个人物角色与《天龙八部》的剧情没有太大关联,鉴于石清子那可有可无的状态,这才惨遭金庸的删除殆尽。
其实金庸如此操作情有可原,只因金庸是一个十分讲究严谨与逻辑的武侠作家,这也能解释到了如今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金庸的著作仍是经久不衰,不断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在荧屏上与读者们见面。
反观古龙、梁羽生等同一个时期的武侠作家,他们的著作就显得冷清至极。

但对于读者来说,金庸创作的15部武侠小说太过于精彩,让人看得不够过瘾。如果金庸能将石清子的故事铺开来写,详细讲述石清子如何练成神功、如何收独孤求败为徒的话,这一部武侠小说不仅是一部脍炙人口之作,还能与《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天龙八部》水乳相交。
如此看来,金庸当年删除石清子之举有点过于保守了?各位大侠,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