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毫末智行停摆:技术路线失误与失去长城支持致独角兽陨落

2025年11月23日,曾估值超10亿美元的自动驾驶独角兽——毫末智行突然通知全体员工停工放假,赔偿方案未定。至此,这家

2025年11月23日,曾估值超10亿美元的自动驾驶独角兽——毫末智行突然通知全体员工停工放假,赔偿方案未定。至此,这家成立六年的公司实质进入停摆状态。据多方消息,公司已拖欠员工数月工资,社保面临断缴,且被列为被执行人。

毫末智行成立于2019年底,由长城汽车孵化,初期凭借“背靠主机厂”的独特优势快速崛起。2021年推出HPilot辅助驾驶系统,陆续搭载于魏牌、坦克、哈弗等三十多款长城车型,并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跻身《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然而,其发展轨迹在2023年后急转直下。核心原因有二:

一是技术路线选择滞后。当行业主流在2022–2023年加速转向“重感知、轻地图”的无图NOA方案时,毫末仍将大量研发资源投入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适配和基于高精地图的旧架构维护。内部人士透露,近半工程师精力用于芯片底层优化,拖慢了向BEV+Transformer及端到端大模型转型的节奏。

二是失去最大客户与股东——长城汽车的信任。2023年,长城宣布与元戎启行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新车型(如蓝山、高山)提供高阶智驾方案。元戎启行凭借可量产的无图城区NOA能力,成为长城在该领域的唯一选择。2025年11月,长城更领投元戎启行1亿美元C轮融资,彻底转向外部供应商。

失去长城订单意味着毫末丧失90%以上收入来源和核心数据通道,融资随之停滞。尽管2024年上半年仍获得数亿元B轮资金,但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使其难以为继。

毫末的停摆,折射出智能驾驶行业从“概念驱动”向“落地为王”转型的残酷现实:即便拥有主机厂背景与巨额融资,若无法跟上技术迭代、实现产品量产交付,仍难逃淘汰命运。而元戎启行的崛起,则印证了市场对真正可落地、无图化智驾方案的迫切需求。

如今毫末停摆,多年来持续高调举办的季度“AI Day”等品牌活动,也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