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正常迭代到生产线全拆,iPhone Air经历了啥?

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上周还有消息说,iPhone Air 卖得不咋地,但苹果没打算放弃。有爆料人说“第二代还在测”,摩根

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

上周还有消息说,iPhone Air 卖得不咋地,但苹果没打算放弃。

有爆料人说“第二代还在测”,摩根大通更乐观,直接把 iPhone Air 2 和 3 写进了 2026、2027 年的计划。

大家大概都觉得,就算一代不行,二代总要升级下,比如加个超广角啥的,把拍照短板补上。

总之,风向还算稳,毕竟苹果很少因为一款产品没卖好就彻底放弃。

结果这周,情况大变。

11 月 11 日,两家媒体几乎同时爆料:iPhone Air 2 项目被苹果从 2026 年秋季的发布计划里拿掉了,发布时间都没定。

更狠的是供应链那边,富士康生产线拆得只剩一条半,月底就要全停;立讯精密更干脆,

10 月底就收工了。之前说的“正常测试”,可能只是工程机,根本不会量产。

这反转太快,好多分析师被打脸。

主要原因是销量太惨:首周国内才激活 5 万多台,12 天加起来 10 万多。

要知道这可是起售价 999 美元的苹果旗舰机啊,不是啥小牌子。

数据一出,大家就明白了——不是苹果想不想卖,是市场真不买账。

但问题出在哪儿?5.6 毫米超薄机身确实亮眼,但代价是这么贵的手机,

拍照就一个摄像头,只有一个扬声器,USB-C 接口速度减半,散热也不好。

更坑的是国行版强制用 eSIM,开卡麻烦得要死。花同样的钱,隔壁 Pro 版啥都有,干嘛为了“轻薄”委屈自己?

说白了,不是技术问题,是产品定位错了。消费者要的是“轻薄又全能”,不是“因为薄所以贵”。

回头看苹果这些年搞的细分市场,从 mini 到 Plus 再到现在的 Air,几乎都在重复犯错。

小屏 mini 叫好不叫座,大屏 Plus 定位尴尬,现在的 Air 又卡在“不如 Pro”和“不够实用”中间。

郭明錤说得直白:Pro 和标准版已经满足了高端用户,Air 想硬挤个新市场,结果啥也没捞着。

那 iPhone Air 就这样完了?倒也未必。

有消息说苹果可能在 2027 年春季搞个“重新设计”,和 iPhone 18 一起发布。

重新设计可能就是推倒重来——也许会加俩摄像头,也许会改回原来的 SIM 卡策略,也许会重新定价。

但说实话,Air 没多少机会了。

有意思的是,Air 这边暂停了,折叠屏 iPhone 还在往前走。

摩根大通的报告说,2026 年下半年要发布,配屏下摄像头,卖 2000 美元。

你看,苹果不是不敢冒险,只是有些冒险,市场会告诉你行不行。

这周的事儿,其实是给所有厂商提了个醒:现在光靠“超薄”这种单一卖点,撑不起一个高端系列。

我们要的是啥都不缺的选择,而不是一堆妥协。你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