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非深户的朋友,在深圳工作一二十年,希望能在深圳退休并领取深圳的养老金。
一般情况下,如果社保同等缴纳,在深圳退休,领取的养老金会比老家高一些,因为深圳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相对还是比较高的。

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广东省外非深户的朋友们在深圳退休不一定会划算:
第一种情况,如果在户籍地办理退休,独生子女父母补贴和退休领取的养老金挂钩:
朋友们都知道,依照政策,独生子女父母补贴(或者奖励金),都只能在户籍地享受。
深圳是户籍人员在达到女性55周岁,男性60周岁时,符合当年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条件的,每人每月可以在社区申请领取260元的补贴,每季度发放一次,一年3120元;如果是退休后跟子女随迁入户深圳的,只要符合条件,也可以享受此独生子女父母补贴。
深圳的独生子女父母补贴不跟退休养老金挂钩,单独发放。
但有些地方,是在退休时把独生子女父母补贴,以养老金增加一定比例的方式发放;比如四川,办理退休时,独生子女父母补贴直接在养老金的基础上增加5%,如果不在户籍地办理退休,就无法享受独生子女父母补贴。
已经有好几位朋友因为在深圳办理了退休,却无法再享受户籍地的独生子女父母补贴,很是可惜。

有这种情况的非深户参保人员,在深圳办理退休,可能就不如在户籍地退休划算了。
第二种情况,参加工作比较早,有较长的视同缴费年限,比如5年以上:
这一类参保人员视同缴费年限的指数跟深户非调入人员一样,没有保底机制,在深圳退休,视同缴费年限的指数计算方式如下:
本人视同缴费指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截止时点年度转出地所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相同年度广东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例如,如果转出地当年省社平是1200/广东省当年省社平2000,则视同缴费指数为0.6。
依据此计算方式,非深户及深户非调入人员的视同缴费指数除了由北京、上海转入的,其它地方转入的大多在0.6左右,而如果在户籍地,视同缴费年限的指数可能在1.5以上。
属于这种情况的非广东省内户籍参保人员,在深圳退休也不一定划算,办理退休前,最好慎重考虑。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位非深户朋友的退休核定案例,没有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就比较简单:
从她的养老金核定单中可以看出,这位朋友1975年6月出生,1999年1月开始参加社保,2025年7月满50岁零1个月办理退休,她的养老保险累计318个月,合26.5年,退休时个人账户积累额约21.2万,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11005.46元,月平均缴费指数是0.9843:

她的各项养老金组成项目计算如下:
一、统筹养老金:
统筹养老金=(退休时深圳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11181元+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1005.46元)/2*总缴费年限318/12*1%=2939.71元。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积累额211898.18元/50岁零1个月退休计发月数194.6=1088.89元。
三、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老)0元*享受比例0+缴费年限26年*4元+100=204元元。
此处计算年限,只算整年,其实如果按照实际月数/12*4计算,笔者认为是更合理的。
四、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
1998年6月后参保,且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此项均为0。
五、地方补助:
地方补助,是深户人员以深户身份缴纳过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的,退休时才能享受到地方补助。
退休时是非深户的,地方补助这一项均为0。
六、过渡性补助:
非深户及非调入,1992年7月后参保的深户人员,均不享受过渡性补助,此项为0。
合计上述1-6项,这位50岁零1个月退休非深户朋友的各项养老金合计为:4232.6元。
2025年退休,且养老金计发基数用11181元计算的,等到年底或明年初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后,还会再重新核算并补发调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需要了解更多社保资讯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