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追觅擦窗机器人C1系列登陆西南欧主流电商,当月即登顶销量榜前列,订单环比持续两位数增长。爆款背后,并非简单的营销造势,而是“苏州制造”把柔性产线与数字供应链拧成一股绳,用“分钟级”换型和“小时级”爬坡,让创意迅速变成货架商品。

高层住宅激增,让“外侧擦不到、内侧留水渍”成为普遍痛点。传统人工高空作业贵且危险,市场急需安全、省心的解决方案。追觅把需求拆成技术模块:首创Corner Clean™弹力刷,窗角覆盖率提升至99.99%;80ml脉冲恒压水箱,可连续湿擦60分钟;AI路径规划搭配断点续擦,老人也能一键完成立面清洁。
需求确定后,速度成为关键。苏州工厂在产线部署MES+视觉AI系统:订单进入瞬间自动拆成工艺参数,关键工序机器人视觉全检,良品率稳定在99%以上;同时滚动刷新安全库存,核心部件保持7天安全线,任何一道工序出现瓶颈,系统立即预警并切换备用产线。市场对擦窗机器人需求一旦抬头,产能即可在24小时内完成爬坡,实现“上市即巅峰”的交付节奏。
柔性制造的另一层含义是“小批量、多品种”快速切换。同一条产线上午生产C1单机,下午即可切换C1 Station基站,夹具、视觉程序、物料车全部在线自动更换,换型时间从传统2小时压缩至15分钟,大幅降低订单碎片化带来的成本压力,也为海外客户提供更多配置选择。
速度还体现在全球物流协同。成品下线即进入自动化立库,与港口货代数据互通,海关申报、仓位预订同步完成,平均节省两天报关时间,确保海外平台“即卖即补货”,减少断货风险。
柔性+速度,让追觅擦窗把用户痛点瞬间转化为规模化订单,也为“中国制造”写下新注脚:规模不再是唯一优势,能把创意精准、快速、规模化地推向市场,才是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当更多企业复制这条“场景洞察—技术突破—柔性制造—全球放量”的路径,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获得源源不断的韧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