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慢工出细 “油”:兴县胡麻油,用古法工艺留住原生醇香

兴县,胡麻油当地最鲜明的印记。这里的人们与胡麻打交道已有数百年,从播种到榨油,一套代代相传的古法工艺,在时光流转中沉淀为

兴县,胡麻油当地最鲜明的印记。这里的人们与胡麻打交道已有数百年,从播种到榨油,一套代代相传的古法工艺,在时光流转中沉淀为独特的味道记忆 —— 兴县胡麻油,正是用这份 “慢”,留住了胡麻最本真的原生醇香。

进入榨油坊,最先闻到的是胡麻籽被翻炒后的焦香。土灶上的大铁锅直径近一米,灶膛里烧的是当地的硬柴火,火苗不疾不徐地舔着锅底。王师傅手持长柄木铲,站在锅边不停翻动胡麻籽,“火候是炒籽的关键,火大了籽会糊,火小了香味出不来。” 他的手臂上下挥动,木铲与铁锅碰撞出规律的声响,胡麻籽在锅中慢慢变色,从黑色转为深褐色,油香也随着热气逐渐弥漫开来,钻进鼻腔,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这翻炒的过程要持续近一个小时,王师傅始终站在锅边,眼神紧盯着锅中的胡麻籽,丝毫不敢懈怠,“慢工才能出好味,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炒好的胡麻籽要立刻倒入石碾中碾压。石碾由巨大的青石制成,碾盘直径约两米,碾轮重达数百斤。农户们推着碾杆,脚步缓慢而沉稳,石碾在碾盘上一圈圈转动,胡麻籽被逐渐压成细腻的胡麻泥。“碾的时候得控制好速度,太快了泥会不均匀,榨油时就容易出渣。” 推碾的农户额头上渗出汗水,却依旧保持着均匀的节奏,石碾转动的 “咕噜” 声与空气中的油香交织在一起,成了油坊里最质朴的旋律。碾压完成后,胡麻泥要被装入用麻绳编织的圆形容器中,再用木槌轻轻敲打,使其紧实成型,为接下来的压榨做好准备。

压榨是古法榨油中最费力,也最考验技巧的环节。油坊中央立着一根粗壮的木梁,木梁下方是放置胡麻泥的榨槽。几位壮汉合力将木楔子楔入榨梁与榨槽之间,再用大锤反复敲打木楔,借助杠杆原理将压力传导到胡麻泥上。随着木楔被不断敲入,清亮的胡麻油顺着榨槽底部的缝隙缓缓流出,滴落在下方的陶缸中,发出 “滴答、滴答” 的声响。这压榨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次性用力过猛,否则会导致胡麻泥破裂,影响出油量和油的品质。壮汉们轮流上阵,大锤落下的力度和频率都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每一次敲打都恰到好处。“一天下来也就榨个十几缸油,虽然慢,但这样榨出的油才够香、够纯。” 王师傅看着缓缓流出的胡麻油,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压榨出的胡麻油还需要最后一道沉淀工序。刚榨出的油中含有少量杂质,需要倒入陶缸中密封静置。在兴县的常温环境下,胡麻油要静置半个月以上,杂质才会慢慢沉淀到缸底,上层的油变得清澈透亮,呈深金黄色。这半个月里,不能随意搬动陶缸,也不能打开密封,只能静静等待杂质自然分离。“沉淀的时间越长,油越纯净,香味也越浓郁。” 王师傅说,等沉淀完成后,再将上层的清油小心翼翼地舀出,装入玻璃瓶中,一瓶正宗的兴县胡麻油才算最终完成。

从采收、晾晒、炒籽、碾泥、压榨到沉淀,一套古法工艺下来,前后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追求高效的当下,兴县的油匠们依旧坚守着这份 “慢”,不为别的,只为留住胡麻最原生的醇香。当你打开一瓶兴县胡麻油,倒入锅中,油热后那股独特的香味便会瞬间散开,无论是炒菜还是凉拌,都能让普通的食材焕发出别样的风味。这香味里,藏着兴县土地的馈赠,藏着老手艺的坚守,更藏着一份对品质的执着 —— 慢工出细 “油”,兴县胡麻油,用时光沉淀的味道,温暖每一个寻常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