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太蓝新能源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单体容量120Ah,能量密度720Wh/kg

720Wh/kg能量密度、120Ah大单体容量——太蓝新能源这组数据一公布,简直让人以为固态电池技术已经“一步登天”,甚

720Wh/kg能量密度、120Ah大单体容量——太蓝新能源这组数据一公布,简直让人以为固态电池技术已经“一步登天”,甚至有人直呼“续航两千公里的时代立马要来了”,仿佛传统液态电池下一秒就要被彻底拍在沙滩上。

但冷静下来,质疑声也随之浮现:这不会又是“实验室奇观”吧?毕竟之前不少企业喊出的高能量密度,要么是几Ah的小样品撑场面,根本达不到车规级要求;要么为了堆密度牺牲了安全和成本,密度上去了,过充一下就自燃,成本更是高到普通人碰不着。更有人觉得,新电池无非是换了种材料组合,界面阻抗、循环寿命这些老问题肯定还没解决,不过是换个噱头炒作而已。

这些疑虑,恰恰需要用技术细节和硬核参数来逐一厘清。太蓝新能源的突破从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藏在“极片表面复合固态电解质层”这一关键设计里。传统固态电池为解决界面接触问题,要么靠高压强压合增加工艺成本,要么加过量电解质导致材料浪费,而太蓝的复合层设计,像给极片穿了层“功能外衣”,既让离子传输更顺畅,又避免了电解质的无谓消耗,直接降低10%原材料成本,打破了“高密度必高成本”的怪圈。

参数的扎实度更经得起推敲。120Ah的单体容量可不是实验室里的“迷你样品”,而是实打实的车规级尺寸,搭配720Wh/kg的能量密度——要知道当前主流三元锂电池密度才250Wh/kg左右,磷酸铁锂更是不到160Wh/kg,这意味着同样100公斤电池包,太蓝的产品能存72度电,续航轻松突破1500公里,甚至有望冲击2000公里,而且不用靠堆体积硬凑。

更关键的是安全与性能的平衡。很多人担心高能量密度电池“脾气大”,过充一下就出事,但太蓝通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的设计,把过充耐受电压直接拉到19V,远超传统液态电池的4.2V左右上限,就算遭遇充电故障也很难引发热失控。再加上正极用的富锂锰基材料、负极的复合锂金属基材料,配合自研的界面柔性层,界面阻抗和循环稳定性这些老难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不是只顾密度的“偏科生”。

从行业进度来看,太蓝也不是“突然冒头”。团队早在2011年就深耕固态电池研发,2022年已实现半固态电池下线,这次全固态电池突破是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虽然目前量产时间表尚未公布,但能拿出车规级大单体、兼顾密度、安全与成本的产品,已经比很多停留在样品阶段的企业领先了一大步。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确实需要时间,但太蓝新能源用720Wh/kg的密度、120Ah的容量和10%的成本下降证明,高能量密度不是“空中楼阁”,安全与经济性也能同步实现。那些把所有新技术都归为“炒作”的论调,显然低估了中国企业的技术攻坚实力——续航焦虑被彻底终结的日子,正在一步步靠近。

评论列表

骑着蜗牛去兜风
骑着蜗牛去兜风 7
2025-10-26 10:12
整天忽悠,十年内能用上吗?

流弹 回复 10-26 15:00
再加一个零

一嘴毛
一嘴毛 7
2025-10-26 13:14
现在固态电池技术,续航有可能突破,充电设施是个难题,电力不足,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有700kw以上的充电桩[得瑟]
旺马
旺马 6
2025-10-26 22:10
基本每天都有新的突破,但光打雷不下雨没用啊……
郎头
郎头 6
2025-10-29 06:35
那些大的电池企业肯定翻脸,因为他们的锂原料库存太多,如果你好固态电池现在上市,他们有可能就得破产,所以固态电池即使研究出来,也不会马上上市的
用户10xxx25
用户10xxx25 6
2025-10-30 11:10
我已研究出了固态电池可以跑1万公里,即插即用。有意者请联系。胡吹谁不会。
lifeihit
lifeihit 2
2025-10-26 19:30
炸吗
nba1999
nba1999 1
2025-10-26 10:10
一个比一个夸张[呲牙笑]
用户14xxx34
用户14xxx34 1
2025-10-28 00:50
是吹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