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扶贫补贴、退款补偿”连环套:七旬老人追梦多年,现实只剩心碎

今年七十多岁的王大爷,是一名受党多年教育的老党员。一辈子坚信国家政策温暖与力量的他,晚年生活并不宽裕,和许多同龄老人一样

今年七十多岁的王大爷,是一名受党多年教育的老党员。一辈子坚信国家政策温暖与力量的他,晚年生活并不宽裕,和许多同龄老人一样,满心期盼能借助扶贫惠民政策改善生活。可这份纯粹的心愿,最终却如泡沫般碎裂——他坠入了一场精心编织的连环诈骗,不仅耗尽毕生积蓄,还背上了沉重债务,生活彻底陷入困境。

一、朴实心愿,坠入诈骗陷阱

最初,王大爷被“中央扶贫经济建设司惠民补贴启航项目”吸引。平台打着国家旗号大肆宣传,每日推送理财讲课,展示看似正规的财政部文件,还承诺发放经济建设勋章、邀请参与北京新闻发布会。“拉动内需”“惠民补贴”等极具诱惑力的词汇,像诱饵般勾住了渴望改善生活的王大爷。

二、首骗:“中央扶贫”项目,近两万血本无归

在持续一年多的密集宣传下,王大爷先后投入近两万元,满心期待补贴回报能让晚年生活提质。可当他以为即将收获时,平台却毫无征兆地关网跑路,只留下他独自面对茫然与绝望。

三、求助无果:报案与焦点访谈,希望终成泡影

首次被骗后,焦虑又不甘的王大爷立刻报警,期盼法律能追回血汗钱;他还拨通焦点访谈电话,渴望媒体助力。工作人员询问情况后,在他说明“受骗老人都生活困难,盼追回钱款”的诉求后,给出了“不要着急,会处理”的回复。这简短的回应曾是黑暗中的微光,让王大爷燃起希望,可此后便石沉大海,微光熄灭,他再度陷入深深的绝望。

四、再骗:“范小建追回资金平台”,层层设套连环诈

就在王大爷四处求助、孤立无援时,土豆网上一个“国务院扶贫办范小建追回资金平台”映入眼帘。平台宣称专为被骗群众追损,页面设计规范,要求填写被骗经历、上传证据视频。更让他信服的是,负责人“范小建”出示身份证、工作证,以个人名誉担保平台为国家官方设立。

王大爷在百度查询后,确认范小建曾担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这一系列“佐证”让他彻底放下戒心,果断加入。不久后,他收到平台邮寄的“大额赔偿金通知”“优秀公民证”“中国银行卡”“保险公司协议”等材料,完备的手续让他对追损充满信心。

可曙光未暖,平台便露出真面目:以保险费、国债基金认购款、银行卡激活费等名义,要求每人缴纳八千余元。平台承诺,缴费后经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审核,24小时内到账,未到账则全额退款。王大爷为追回前期损失,东拼西凑交齐费用,可约定时间过后,钱款未到、退款无踪,APP也无法打开、彻底失联,他再度坠入诈骗深渊。

五、连环骗:“张玉卓”退款与灾区捐款,雪上加霜

让王大爷始料未及的是,骗局并未止步。一名自称“国务院负责人张玉卓”的人联系他,声称可办理退款,但要求先转5000元微信保证金、邮寄手机卡。这种“贼喊捉贼”的要求让王大爷警醒,果断拒绝。

可骗子攻势未减,他又被拉入另一平台,对方宣称“自费捐款1000元给灾区,即可获得10万元扶贫款”。此时的王大爷已因前几次被骗借债度日,走投无路的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捐款,可刚转账就被拉黑,再度受损,生活陷入更深的绝境。

六、骗局揭秘:伪造宣传,真假难辨

王大爷逐渐发现,这些诈骗平台有着惊人的相似套路:依托土豆网等平台大肆传播,展示伪造的国家领导讲话视频、注册证件、工作人员信息,甚至公布包含几十万人的“审核通过名单”,让参与者在名单中找自己名字增强可信度。

AI制作的视频

平台APP功能完备,涵盖理赔、资产追回、公债等多个板块,还展示“中国银行电子回单”等虚假凭证,营造“银行参与发款”的假象。更迷惑人的是,部分平台伪造国务院办公厅公告、财政拨款通知书,标注编号、经办人、公章,落款日期看似规范。

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让王大爷和其他受骗者难辨真伪。“那么多领导讲话视频,难道都是AI制作?正规流程、完备证件,还有国家前领导担保,谁能不信?”他满心困惑。而受骗者中,不仅有老年人,还有不少年轻人,他所在的各类“追损”“扶贫”群均有数千成员,骗局仍在持续上演。

七、老人困境:生活破碎,信任崩塌

如今的王大爷,和众多受骗老人一同陷入绝境:有人无固定收入,靠子女生活费维生,被骗后生活无以为继;有人为参与“退款项目”借高利贷,如今债台高筑。王大爷自己也因信息泄露,每日被大量诈骗电话、信息骚扰,防不胜防,身心俱疲。

他始终不解:为何虚假平台能在网络上明目张胆注册宣传?土豆网充斥诈骗信息,为何无人监管?伪造的国家文件、领导讲话为何能肆意传播,让普通百姓难以甄别?满心的疑惑与愤怒,却无处诉说。

八、政策被利用,信任遭践踏

让王大爷困惑又无助的是,国家“精准脱贫”“奔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的好政策,竟被不法分子当作诈骗幌子。他曾坚信焦点访谈的回复、国家政策的真实性,可接二连三的骗局,让他对一切产生怀疑:“现在真的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了。”

九、损失难追,期盼正义

尽管多次报案、反映情况,王大爷的损失仍未追回。他和其他受骗老人每日以泪洗面,既怕子女知晓被骗遭遇,又对未来感到迷茫。他们不明白,为何网络监管未能阻止诈骗平台泛滥,为何境外诈骗势力能轻易在国内网络扎根。

这场以国家扶贫为名的连环诈骗,不仅骗走老人们的钱财,更击碎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的信任。王大爷和无数受骗者仍在期盼帮助:希望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此类诈骗,曝光虚假平台,堵住监管漏洞,追回损失,让历经沧桑的老人重获生活安宁;也希望以自身遭遇警示他人,切勿轻信网络上打着国家旗号的“高回报”项目,守护好辛苦钱。

骗局背后的深层问题

王大爷的遭遇,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社会问题的缩影,背后折射出多重深层矛盾。

一、信息不对称与信任危机

信息时代,老年人因年龄、知识结构限制,常处于信息劣势,难辨信息真伪,这成为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机。他们伪装成政府项目,利用老年人对政府的信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诈骗。而社会信任危机的加剧,更让骗局轻易得逞,进一步撕裂了公众与社会的信任纽带。

二、网络监管缺失与诈骗手段升级

网络监管的漏洞,为诈骗分子提供了滋生土壤。大量诈骗平台在互联网肆意传播,却未被及时查处。同时,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不法分子利用AI制作虚假视频、伪造官方文件,让诈骗更隐蔽、更具迷惑性,普通民众难以识别。

三、社会关爱不足与老年人心理脆弱

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常面临孤独、心理脆弱等问题,渴望社会关爱与关注。这种情感需求往往被不法分子利用,他们以“政策帮扶”“慈善救助”为噱头,用甜言蜜语打动老人。而子女陪伴缺失、社会关爱不足,让老年人的情感缺口难以填补,更易落入诈骗陷阱。

四、法律制度与执法力度待完善

尽管我国有打击诈骗的法律法规,但部分条款适用不明确,执法过程中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对诈骗行为的处罚有时难以形成震慑,让不法分子敢于铤而走险,导致诈骗屡禁不止。

如何防范和应对诈骗

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需多方合力、多措并举筑牢防护网。

一、个人提高防范意识,核实信息走官方渠道

公众需增强防骗意识,对“高回报”“国家项目”等宣传保持警惕。涉及政府政策、补贴等事宜,务必通过政府官网、政务服务热线等官方渠道核实,不轻易相信网络非正规信息,不随意向陌生账户转账。

二、加强网络监管,严打诈骗行为

相关部门需强化网络监管技术手段,利用AI识别虚假信息、区块链追踪资金流向,精准打击诈骗平台。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诈骗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力震慑,压缩诈骗生存空间。

三、关注老年人需求,强化反诈教育

社会需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社区可开展养老服务、情感陪伴活动,填补老人情感空缺。同时,针对性开展反诈宣传,通过讲座、案例分享等形式,向老年人普及诈骗套路与防范技巧,提升他们的辨别能力。

四、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执法效能

政府需进一步完善反诈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法律适用范围与处罚标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精准度与效率,确保案件及时查处、受骗群众权益得到保障。

王大爷的经历敲响了警钟:诈骗的危害不仅在于财产损失,更在于对信任的践踏、对生活的摧毁。唯有个人警惕、社会关爱、监管发力、法律护航,才能合力遏制诈骗蔓延,守护每一个人的安宁生活。

[此文来源:李旭反传防骗团队,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