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南风窗》主编赵灵敏被开,抱怨 “处理太严” ,沈逸一句话戳穿真相

最近,《南风窗》执行主编赵灵敏被停职,连带社长、主编好几个人都跟着受了牵连的消息,在舆论场掀起不小波澜。这事说起来挺魔幻

最近,《南风窗》执行主编赵灵敏被停职,连带社长、主编好几个人都跟着受了牵连的消息,在舆论场掀起不小波澜。

这事说起来挺魔幻,导火索是她写的一篇叫《中国要崛起,必须告别革命外交》的文章,被认定 "政治导向有问题"。

消息一出来,网上吵翻了天。有人说《南风窗》这几年早就没了当年的锐气,现在连立场都站不稳,不如改名叫《北风窗》算了,至少 "北风" 够凛冽,还能让人清醒点。也有人替赵灵敏喊冤,说她不过是呼吁 "理性对话",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吗?

可真扒开来看,这事儿远没表面那么简单。赵灵敏可不是第一次因为类似言论惹争议,早在 2014 年,她就写过一篇《强势外交为何保护不了中国人》,核心意思就是觉得中国外交 "太强硬",不够温柔。当时那篇文章就引发过不小的讨论,没想到 11 年后,她又把矛头对准了中国驻日外交官薛剑,说人家在中日关系上 "言辞过激",主张咱们得对日本 "多些理解,少些对抗"。

这话听着好像挺有道理,可稍微琢磨琢磨就不对劲了。这些年日本政客干的那些事,哪件值得 "理解"?今天去参拜靖国神社,明天篡改历史教科书,后天又在台湾问题上指手画脚,步步紧逼的时候怎么不见有人出来说 "要克制"?偏偏中国外交官站出来维护国家利益,就成了 "言辞过激"?

更讽刺的是,要是按赵灵敏这个逻辑,日本右翼政客高市早苗天天喊着 "维护日本利益",难道也该被骂 "太激进"?可在她眼里,怎么中国外交官捍卫权益就是 "战狼",别人挑衅就成了 "表达自由"?这种双重标准,难怪网友看不下去。

清华大学的沈逸教授说得特别透彻,他直接点破:这根本不是什么 "独立思考",就是偷换概念;也不是 "理性发声",而是立场彻底偏了。

这话一点没冤枉她,国际上的事儿哪有那么多温良恭俭让?美国围着咱们搞围堵,欧洲那边摇摆不定,日本在旁边时不时递刀子,这种时候要是连自己的立场都守不住,光靠 "温柔对话" 能解决问题吗?

赵灵敏在给同事的内部信里倒是挺委屈,说自己被停职反而觉得 "解脱",还抱怨处理方式 "上纲上线"" 对人不对事 ",说杂志出版有流程,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她一个人身上。可她忘了,媒体不是私人日记本,尤其是涉及国家大义、民族尊严的话题,每个字都得掂量着写。她作为《南风窗》的执行主编,又是资深的国际专栏作家,能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分量有多重?

有人翻出她之前的言论,发现她不光对中国外交指手画脚,前段时间还借着樊振东的事儿发挥,说运动员遭遇不公,顺带把社会都批评了一顿。这次被停职,她还在信里说自己过去三年几乎把所有时间精力都投到工作里,连完整的个人生活都没有,现在终于能 "过正常日子" 了。这话听着像诉苦,可网友不买账:既然觉得工作这么累,又不认同现在的导向,早干嘛去了?

其实熟悉《南风窗》的人都知道,这家杂志曾经也是媒体圈的标杆,和《南方周末》一起,当年可是给不少人带来过新知,那种敢说真话、有批判精神的劲儿,圈了一大波粉。可这些年不知道怎么回事,慢慢就变了味,有时候发出来的东西,立场模糊得让人看不懂。

就拿这次赵灵敏的事来说,真不是网友太苛刻。咱们普通老百姓都明白,外交上的强硬不是瞎咋呼,是为了保护海外同胞的安全,是为了守住国家的核心利益。前几年疫情的时候,多少同胞在国外遇到困难,是中国大使馆第一时间站出来协调撤侨、提供物资;还有在海外遇到歧视、不公待遇的中国人,也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才有底气维权。这些实打实的保护,难道不比空喊 "温柔对话" 管用?

赵灵敏说自己追求 "理性",可真正的理性不是不分对错的和稀泥,更不是对着自己人挑刺、对着外人妥协。国际博弈从来都是实力说话,你退一步,别人只会得寸进尺。就像网友说的,咱们要的不是 "温顺的羔羊",是能守护家园的 "清醒雄狮"。

现在《南风窗》这边还没给出更详细的处理结果,但这事已经给不少媒体人提了个醒:不管做什么报道、写什么评论,立场不能歪,底线不能丢。毕竟媒体承载的是公众的信任,要是连基本的国家立场都站不稳,再有名的杂志,也早晚会被读者抛弃。

南风若已无力,不如让北风吹醒迷梦。这世道,靠“理解”换不来尊重,唯有实力与态度,才能赢得真正的对话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