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即将拉开帷幕,此次令观众期待拉满的展台之一就是特斯拉带来的特斯拉之家及其明星展品:Tesla Cybercab特斯拉赛博无人驾驶电动车。金色流线型车身、没有方向盘和脚踏板的独特设计瞬间抓住全场目光,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端到端神经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无人驾驶时代,已经来到身边。
除了Cybercab的亚太地区首次亮相格外抢眼,整个展台以一个未来街区的面貌,通过完整业务布局,生动展现了特斯拉在秘密宏图第四篇章中描绘的可持续富足时代。
在这个街区里,屋顶的太阳能板Solar Roof正在把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力,储存进特斯拉家用储能系统Powerwall,特斯拉之家以及车库里的家用充电桩,电力供应全部来自Powerwall;整个街区的电力供应则来自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车库里停着仿佛来自外星球的赛博越野旅行车,街上行驶着清洁高效的Model 3和Model Y L,机器人正在帮主人遛狗做家务、金色的Cybercab展开蝴蝶翅膀一样的车门,等待乘客上车。充满了科技感的同时,展台也传递出欣欣向荣的生活气息。
在特斯拉看来,实现可持续的富足社会,需依靠 AI 技术推动各行各业大幅降本增效。特斯拉所涉足的交通运输、能源和机器人三大关键行业就是如此:凭借无人驾驶技术,特斯拉Robotaxi每公里出行成本能低于公共交通工具;太阳能发电和储能设备搭配人工智能的电力调配软件,可以带来低成本、低碳排放、高效率的能源利用;人形机器人,能长时间、低成本地提供可靠的劳动力,代替人类从事繁重的、危险的工作,同时让外科手术等以往高昂的人工服务触达更广泛人群。
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已具备现实世界人工智能所需的全部要素:人工智能技术、卓越的机电工程能力,以及规模化生产的能力。”
特斯拉近日已将公司使命更新为“加速世界迈向可持续的富足”,将企业的商业蓝图同社会高度发展的愿景结合起来,而在进博会现场,这座未来街区展台正完整呈现了二者之间的深层关联。

Cybercab亚太首秀,展现特斯拉无人驾驶技术最新实力

人工智能技术是近年各大展会的亮点,特斯拉作为现实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所带来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成果,更加点燃了大众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探讨和期待。
Cybercab没有方向盘、脚踏板,采用Tesla Vision视觉处理系统+端到端神经网络的自动驾驶方案,无需使用激光雷达等价格昂贵的硬件设备,就可以实现无人驾驶。
针对92%的出行场景为1-2人的需求,新车采用两座设计,搭配超大后备箱的布局,既可以满足大部分打车的场景,还可以成为城市间的小型货运工具。
金色的车身在灯光下折射出未来感,据特斯拉介绍,金色外观来自车身金属自身的颜色,无需喷涂,既能提升生产效率又更环保。流线型的车身带来了超低风阻,配合特斯拉一贯出色的三电系统,让这款车实现了1度电能跑近10公里的超高能效。
为适配无人运营场景,Cybercab还配备了无线充电技术与机械臂自动清洁功能,为规模化落地做好了充分准备
Cybercab计划在2026年第二季度启动量产,目前已有媒体在加州特斯拉工程总部附近捕捉到该车型的测试身影。

Cybercab将服务于特斯拉Robotaxi无人驾驶网约车车队。特斯拉Robotaxi业务已于2025年6月在得州奥斯汀开始运营,目前运营车辆全部采用在售Model Y车型。特斯拉已三次拓展运营范围,并预计年底前将在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和亚利桑那州开展运营。目前Robotaxi在奥斯汀累计里程超过40万公里,在加州湾区累计里程超过160万公里。马斯克表示,未来数月内,Robotaxi有望取消安全驾驶员。特斯拉对Robotaxi的部署工作高度谨慎,预计2025年底前将在8至10个市区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
Robotaxi 特斯拉无人驾驶网约车业务将大幅降低出行门槛、提升乘用车利用率。根据特斯拉2024年影响力报告,当Cybercab大规模加入车队后,Robotaxi的整体运营成本将低于所有现有交通工具,每公里费用仅需几毛钱。数据显示,目前普通乘用车平均每周使用时长仅10小时,而若加入特斯拉Robotaxi车队,私家车行驶时长可提升十倍,单车年行驶里程有望突破8万公里。
马斯克强调,自动驾驶的大规模推进和特斯拉Robotaxi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交通运输的本质。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帮助创造一个无贫困的世界,世界将迈向可持续的富足。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技术与车同源,2026年底将启动量产

与Cybercab同台展出的还有两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Tesla Bot与电动车技术同源,共享摄像头、三电技术以及端到端神经网络技术;同时,车辆积累的超大规模视觉数据,也为机器人训练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特斯拉正在安装人形机器人生产线,预计将于2026年年底启动生产,2030年实现年产 100 万台的产能目标。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发布。
近期,特斯拉官方发布了多支人形机器人运动、跳舞、在工厂工作的视频。视频中,机器人动作流畅敏捷,能够自主完成清洁桌面、用吸尘器清扫地面、精细化抓取、焊接、装卸等任务。人形机器人已在特斯拉工程总部内自由走动,基本实现全天候不间断运行。因此任何来访者都能随时召唤人形机器人,要求它带领去指定地点,如大楼内的会议室或其他目标区域。
马斯克曾多次预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将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能够把人类从危险的、重复的、无聊的任务中解放出来,人们从而可以有时间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未来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大幅增长,全球人机比例将提升至1:2,人形机器人的功能将覆盖工业制造、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领域。
人形机器人生产难点在于制造像人类手掌那样灵活多变、功能强大的机械手,并实现大规模量产。这是对供应链的巨大考验,而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尚没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特斯拉必须实现高度垂直整合,深度介入到供应链生产中。这也是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制造领域具备的独特优势之处——能同时满足规模化生产、现实世界的人工智能以及真正灵活的手部操作这三大关键要素。
马斯克表示,“在人形机器人方面,任何公司都无法与特斯拉媲美。特斯拉将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机器人公司。”
全系车型五星安全,辅助驾驶提升主动安全性
特斯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不仅代表着“星辰大海”,也切实优化着特斯拉车主当下日常的出行体验。智能辅助驾驶的不断进化大幅提升了车辆安全性,特斯拉车辆安全报告显示,开启特斯拉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的安全性是普通车辆的约10倍。2025年10月,特斯拉在北美开始推送智能辅助驾驶V14版本,将用于Robotaxi的自动驾驶模型的主要功能推送给消费者,同时提升了多种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
截至目前,Model 3/Y在美国、中国、欧洲、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权威机构安全测试中均斩获最高安全成绩;特斯拉已连续7年蝉联IIHS最高安全评级;S3XY全系车型已在美国NHTSA、欧洲NCAP、中国C-NCAP、澳大利亚ANCAP等多个权威机构中获得“五星安全”评级。
除了不断提升产品力以外,特斯拉也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全球不同市场,特斯拉新推出了Model Y L、Model Y高性能版等多个版本,引发消费者订购热潮。据特斯拉第三季度交付报告显示,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共生产纯电动车约44.7万辆,交付量达49.7万辆,创历史新高。截至2025年6月,特斯拉已向全球车主交付超800万辆电动车。2025年年初至今,Model Y 已成为挪威、瑞士及冰岛市场的销量冠军;第三季度登顶芬兰市场销量榜首;9 月则在荷兰与丹麦市场斩获销量第一。

特斯拉能源生态:构建可持续的能源闭环
本次展会特斯拉同样展示了包括太阳能屋顶Solar Roof、Powerwall家用储能系统、V4超级充电桩、Cybervault充电桩在内的多场景能源产品及Megapack商用储能系统示意图。上述能源产品建立起“利用、储存、再利用”的循环生态链,能服务于人类生活、生产、出行用电的不同场景,提供清洁可靠的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富足”的关键一环。
2024 年,特斯拉全球超级充电网络连续第四年实现 100% 可再生能源供电,这一成果依托于场站自建能源系统与可再生电力匹配机制的结合。得益于特斯拉的电动车、能源存储解决方案以及太阳能板的广泛应用,特斯拉的客户避免了向地球大气释放近3200万公吨的二氧化碳当量。
2025年,由于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产能的持续爬产及 Powerwall 家用储能系统装机量创纪录,第三季度特斯拉储能产品装机量达到12.5吉瓦时,创历史新高。
除储能以外,特斯拉超级充电网络持续进化,为全球电动车车主提供便捷高效的补能体验。第三季度特斯拉全球新建了3500多根超级充电桩,推动充电网络规模同比增长18%。目前特斯拉在全球已经建设超级充电桩7.5万根。

特斯拉在华发展为全球业务扩张提供强力支撑
2025年是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的第11年。2月,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这是特斯拉在华对第二座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标志着特斯拉在华业务正式步入了新阶段。该工厂规划年产1万台特斯拉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 Megapack,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产品供给全球市场。
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出口中心,支撑全球的电动车业务扩张。目前已实现95%以上零部件的国产化,自动化率已达到95%以上,30多秒就能下线一台车。根据乘联会数据,9月上海超级工厂交付量超过9万辆,中国市场销量超7.1万辆,环比增长25%,Model Y为中国市场SUV销量第一名;第三季度中国市场销量近17万辆,环比增长31%。大六座豪华SUV Model Y L的推出与交付更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作为中国牵头设计研发并制造、且在中国首发的全球车型,Model Y L体现出特斯拉对中国市场消费者需求的高度重视,也展现出特斯拉中国的设计研发与制造实力。
同时,上海超级工厂出口的车辆在亚太多个市场也取得亮眼销量成绩:第三季度在韩国市场、中国台湾市场、日本市场及新加坡市场实现了创纪录的交付量, Model Y 在印度市场也开始交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