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抢’字,炸出内娱分寸感修罗场。”10月28日,ELLE风尚大典直播间的一幕让全网沸腾 —— 主持人王耀庆面对钟楚曦时,刻意停顿着说出 “想要抢… 抢… 抢着给大家送上祝福了吧?”,瞬间被解读为影射对方 VOGUE 盛典 “抢C位” 争议。29日凌晨,王耀庆通过工作室发长文紧急澄清,一句 “以我目前的咖位,远没有资格参与或调侃一些事件”,将这场关于 “幽默与冒犯” 的争论推向高潮。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藏在 ELLE 盛典直播的细节里。10月28日晚,身着亮片礼服的钟楚曦刚步入主持区,担任临时主持人的王耀庆便开口互动,原本该流畅衔接的问候,却因连续三个带着停顿的 “抢” 字变了味。镜头精准捕捉到钟楚曦嘴角瞬间僵住、眼神闪烁的反应,她沉默3秒后才勉强接话 “当然”,现场气氛肉眼可见地凝固。
这三个字的杀伤力,源于刚发酵不久的 “前情提要”。10月23日 VOGUE 盛典的群星合影中,钟楚曦因紧邻刘亦菲站立、距离中心位较近,被网友质疑 “资历不够却抢 C 位”,“钟杵 C” 的调侃刷屏评论区,网暴持续近一周未平息。偏偏王耀庆的 “抢字三连” 撞在这个敏感节点上,网友直言 “这不是贴脸开大是什么?”“把别人的争议当梗,太没边界感了”。


当晚,片段在社交平台疯传,舆论迅速分裂:支持者觉得这是 “内娱活人” 的真实表达,符合王耀庆一贯的 “抽象喜剧人” 人设;反对者则痛批其 “低情商冒犯”,在对方被网暴时落井下石,“场合、时机、对象全错,幽默变伤人”。
争议发酵4小时后,王耀庆工作室率先下场,一句 “以后不做活动直播间主持人啦,不好玩,不背锅” 的回应,非但没平息怒火,反而被骂 “摆烂式公关”“逃避责任”。眼看风向愈发失控,29日凌晨,工作室补发长文,终于给出详细解释。

长文中,王耀庆否认故意调侃,称是因现场嘉宾座位临时调整,镜头没拍到钟楚曦的谦让过程,自己为盘活气氛临时加词,却因台本突变 “吃了螺丝”(口误),才导致 “抢着送祝福” 的表达卡壳。他特意强调自己的行业定位:“还能接到工作,无非是交付能力还行、为人谦逊,哪有资格去调侃别人?”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对网络生态的痛斥。提及评论区的辱骂和男女对立言论,王耀庆直言 “是我所受教育无法接受的”,并透露参与真人秀后愈发厌倦 “为流量的恶意剪辑与解读”,甚至用 “文明世界的核废水” 比喻网络暴力,呼吁停止这场 “狂欢”。
面对这场舆论风暴,当事人钟楚曦的沉默成了另一个焦点。截至目前,她本人及工作室均未公开回应,仅粉丝在评论区心疼 “被当众戳痛处还要维持体面”,翻出她现场捏紧裙摆的细节佐证 “有多尴尬”。有业内人士透露,钟楚曦团队选择冷处理,是不想让争议进一步升级。
而网友的争论仍在白热化。支持王耀庆的一方认为,“不过是口误被过度解读,内娱没必要这么玻璃心”,还翻出他过往综艺中的幽默表现,称其 “疯但有分寸”;反对者则直指逻辑漏洞:“就算是卡壳,为什么偏偏卡在‘抢’字上?” 更有人批评他双标,“自己说调侃是口误,别人批评就是网暴”。


就连娱乐圈同行也隐晦表态。曾与王耀庆合作过的某主持人私下表示 “直播救场确实难,但拿别人争议点冒险不值得”;而支持钟楚曦的艺人则点赞 “边界感是基本尊重” 的博文,态度不言而喻。
现在这场风波早已超越 “一句话的对错”,变成对娱乐圈 “玩梗边界” 的集体拷问。王耀庆的尴尬,在于踩中了两个雷区:一是 “时机敏感”—— 钟楚曦正处于网暴漩涡中,任何相关联想都可能加重伤害;二是 “身份错位”—— 作为主持人而非熟人好友,公开场合的 “玩笑” 本就该更谨慎。
回顾内娱类似事件,分寸感拿捏始终是难题。沈腾早年对马丽的夸张互动曾被误读,但因两人多年默契和提前沟通化解;而某艺人调侃前辈 “过气”,则因缺乏边界感遭全网批评。正如网友所言:“幽默的前提是尊重,当玩笑戳到别人的伤口,就成了冒犯。”


王耀庆在长文里提到的 “厌倦流量叙事”,或许道出了另一个真相:在 “逐梗” 的网络环境里,一句口误可能被放大成 “恶意”,一次调侃可能被升级为 “霸凌”,最终让所有人都陷入 “不敢说、不能笑” 的困境。
从 “不背锅” 的强硬到 “自谦咖位” 的缓和,王耀庆的两波回应,或许是在试图平衡 “综艺人设” 与 “公众形象”。但这场风波留下的思考题远比回应本身更重要:内娱的 “玩梗自由”,从来不该建立在他人的尴尬之上;公众人物的 “话语权”,也从来不是 “调侃他人” 的底气。
如今舆论渐歇,无论是王耀庆口中的 “咖位认知”,还是网友争论的 “边界感”,本质上都指向同一个共识:娱乐圈的相处之道,从来不是 “敢说就是真性情”,而是 “懂得尊重才是高情商”。
希望这场争论能成为一次提醒:玩笑有尺度,调侃有边界,毕竟真正的幽默从不需要靠戳痛别人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