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香港英联拍国际拍卖:徐悲鸿《三骏图》 380万港币

当香港英联拍国际拍卖会的落槌声定格在380万港币,徐悲鸿《三骏图》再次印证了艺术市场的铁律——大师笔下的骏马,从来不只是

当香港英联拍国际拍卖会的落槌声定格在380万港币,徐悲鸿《三骏图》再次印证了艺术市场的铁律——大师笔下的骏马,从来不只是宣纸上的墨痕,更是资本竞逐的硬通货。从《九州无事乐耕耘》2.668亿元的巅峰,到《八骏图》瓷瓶1.58万元的亲民价,同一题材作品价格横跨五个数量级的奇观,揭开的是艺术稀缺性与商业符号交织的传奇。

一匹马的商业神话徐悲鸿的“马”早已超越艺术范畴,成为亚洲拍卖市场的风向标。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九州无事乐耕耘》以2.668亿元刷新纪录;北京九歌拍卖行的《春山十骏图》1.05亿元紧随其后;就连澳门艺术拍卖会上的《八骏图》也斩获880万元。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一条隐秘的估值逻辑:历史节点的特殊意义才是天价密钥。

就像那幅流落新加坡的未寻回画作,市场为其标出超40亿的想象空间。而抗日题材《放下你的鞭子》7200万港币的身价,或是赠予道观的《山下雄鸡图》1380万元成交价,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相——徐悲鸿马匹的溢价,永远与时代烙印紧密捆绑。

从墨色到瓷光的价值裂变当《八骏图》化作15800元的水墨高温颜色釉瓷瓶,艺术衍生品与原作的价差暴露出收藏界的残酷分层。瓷瓶虽延续了奔马精神,但缺少了徐悲鸿真迹的两大命脉:一是1939年《马》作于战火中的历史重量,二是如《巴人汲水图》般见证朱良120万元捡漏传奇的际遇加持。

这种分层在雅昌拍卖图录中尤为刺目——同一作者的马题材作品,因创作年代、流转故事差异,价格可从400万港币直坠至普通工薪阶层触手可及的区间。正如云南牧丞轩拍卖揭示的真相:徐悲鸿笔下“形有不尽,色有不尽”的不仅是马匹筋骨,更是层层叠叠的时光包浆。

消失的瑰宝与永恒的追逐艺术市场最吊诡之处,在于“遗失”反而成为增值的催化剂。徐悲鸿与新加坡失联的未取回画作,像一把标尺丈量着收藏家的野心:越是无从考证下落的作品,越被赋予超40亿的传说估值。这种集体心理投射,恰似《墨猪图》在1998年便突破百万的启示——市场愿意为大师艺术生命的“未完成态”支付惊人溢价。

当香港拍卖行的镁光灯再次聚焦《三骏图》,380万港币的成交价不过是又一次验证:徐悲鸿的骏马早已挣脱缰绳,在商业与艺术的旷野上永恒奔驰。它们承载的不仅是水墨技法,更是一个民族在动荡年代里,用画笔刻下的精神图腾。或许正如那尊1.58万元的瓷瓶所暗示的:真正的传奇,从来都活在价格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