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从“老鼠窟”到“钟楼巷”:太原钟楼街的“烟火与记忆”逛吃全攻略

“刚出锅的老鼠窟元宵滚着芝麻香,郝刚刚的羊杂割汤头翻着油花,杨记灌肠的蒜汁儿溅在青石板上……”站在钟楼街与柳巷的交叉口,

“刚出锅的老鼠窟元宵滚着芝麻香,郝刚刚的羊杂割汤头翻着油花,杨记灌肠的蒜汁儿溅在青石板上……”站在钟楼街与柳巷的交叉口,看着霓虹灯牌下攒动的人流,《山西饮食文化研究》作者王教授笑着说,“这里不是普通的商业街,是太原人用味蕾写就的‘城市日记’,每一口都在说‘这就是太原’。”

作为“太原十大历史文化街区”之首,钟楼街因明代钟楼得名,自明清起便是全省商贸中心。如今,这条长不足800米的老街,既保留着“老鼠窟”“双合成”等30余家百年老字号,又涌入“茶颜悦色”“文和友”等新消费品牌,新旧碰撞间,成为太原最火的“逛吃打卡地”。2024年国庆假期,这里日均客流量超12万人次,其中60%为本地“老饕”,30%为外地游客,更有年轻人专程来此“打卡太原的胃”。

历史底色:一条街,半座太原的烟火记忆

钟楼街的故事,始于一口“报时”的钟。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太原府在今钟楼街北口建“宣德楼”(后称“钟楼”),每日晨昏击钟报时,街名由此而来。清代至民国,这里因紧邻太原府城隍庙、大四府巷,逐渐成为粮行、布庄、药铺的聚集地,“南校尉营的绸缎、北校尉营的药材、钟楼街的吃食”成了老太原的顺口溜。

最能体现这条街“烟火基因”的,是那些藏在巷子里的老字号:

老鼠窟元宵:百年“滚”出来的甜:创始于1928年的“老鼠窟”,因早年店址在钟楼街老鼠窟巷得名。第三代传人张师傅每天凌晨3点起锅,糯米粉团在竹筛里滚上芝麻、花生、红糖,滚得越久越瓷实。“我们家的元宵不叫‘煮’,叫‘滚’——滚的是手艺,也是老太原的耐心。”张师傅说,国庆期间每天能卖3000多碗,排队最长的顾客等了1小时。

郝刚刚羊杂割:一碗汤里的“江湖气”:1952年开业的老店,门脸儿不大,汤锅里却熬着羊骨、羊肚、羊肠的“全家福”。老板郝刚(与店同名)坚持“汤要滚、料要鲜”,每天现宰3只羊,汤头熬足8小时。“老客一来就知道,要‘肥汤’还是‘清汤’,要‘辣油’还是‘蒜醋’——这碗汤,盛的是人情。”郝刚擦着汗说,国庆期间他凌晨4点到店,一直忙到深夜。

逛吃路线:从早甜到晚,承包你的24小时胃

钟楼街的魅力,在于它能“从早吃到晚,从甜吃到辣”。以下三条路线,覆盖不同时段、不同口味需求:

【晨光里的甜糯】(8:00-10:00)

路线:老鼠窟元宵(滚元宵)→ 双合成(买太谷饼)→ 德顺源(喝头脑)。

亮点:

老鼠窟元宵:必点“什锦馅”(芝麻+花生+葡萄干),滚好的元宵表面裹着芝麻,咬开流心不腻。张师傅建议:“配一碗热豆浆,甜得更熨帖。”

双合成太谷饼:百年饼店,现烤的“枣泥酥”外皮酥脆,内馅甜而不齁,用牛皮纸一包,边逛边吃。

【午后的烟火】(12:00-14:00)

路线:郝刚刚羊杂割(喝羊汤)→ 杨记灌肠(吃辣)→ 清和元(尝头脑)。

亮点:

郝刚刚羊杂割:点“全杂割”(羊肚+羊肠+羊血),配“辣椒油+蒜醋”,汤头鲜得能喝光碗底。

杨记灌肠:太原“最辣”小吃!米浆灌肠煎得外焦里嫩,浇上蒜汁、醋、油泼辣子,辣得过瘾。老板娘说:“本地人从小吃到大,辣是乡愁的味道。”

【夜晚的微醺】(18:00-21:00)

路线:老豆腐(吃咸香)→ 茶颜悦色(喝国风茶)→ 文和友(拍复古照)。

亮点:

老豆腐:推荐“认一力”,卤汁浓稠,豆腐嫩得能吸溜,配“韭菜花+辣椒”,咸香开胃。

茶颜悦色:太原首店开在钟楼街,点一杯“幽兰拿铁”,奶油顶撒着碧根果,坐在骑楼下看人流,烟火气与国潮风碰撞。

文化彩蛋:老街里的“隐藏故事”

钟楼街不止有吃,更有“活的历史”:

钟楼遗址:街北口的“钟楼巷”口,立着复建的明代钟楼模型,刻着“宣德楼”字样,可扫码听“晨钟暮鼓”的老故事。

老字号博物馆:“双合成”店内设“晋饼文化展”,陈列着清代饼模、老账册,还原“从磨面到成饼”的手工制饼流程。

街头艺术:巷子里的墙绘“太原记忆”,画着老茶馆、挑担卖元宵的小贩,与现实中的老店呼应,适合拍照打卡。

行前指南:逛吃不踩雷的“实用Tips”

交通:地铁2号线“钟楼街站”直达;自驾可停“钟楼街停车场”(收费10元/小时);建议错峰出行(10:00前/16:00后避开人流高峰)。

避坑:老字号尽量选“现做现卖”窗口(如老鼠窟的滚元宵区、郝刚刚的羊杂割窗口),避免购买预包装产品;部分网红店需排队,可提前取号。

延伸体验:逛完钟楼街,可步行5分钟到柳巷(太原另一条美食街),或打车10分钟到“太原古县城”,看“晋源门”夜景,感受古今交融。

游客说:“这里的一口,是太原的魂”

“带孩子来之前,他只知道‘老鼠窟’是个地名,现在追着要吃滚元宵。”北京妈妈刘女士翻着孩子的照片,“他举着元宵说‘妈妈,这个比糖葫芦还好吃’——原来最浓的乡愁,是一口熟悉的甜。”

结语

钟楼街很小,小到从南走到北只需15分钟;钟楼街又很大,大到装得下百年老字号的坚守,装得下新老太原人的胃与心,装得下一座城市对“烟火气”的深情。

当你咬开老鼠窟元宵的酥皮,当你喝到郝刚刚羊杂割的鲜汤,当你看孩子在杨记灌肠前辣得直吸气——你会懂得,所谓“逛吃”,从不是简单的填肚子,是触摸一座城市的温度,是记住一种味道的乡愁,是在烟火里,找到“这就是太原”的答案。

下一次来太原,别只看晋祠、双塔。来钟楼街吧,从早甜到晚,从街头吃到巷尾,你会看见,一条老街如何用最朴素的美食,讲述着最生动的城市故事。

(注:部分老字号营业时间较早/较晚,建议提前电话确认;节假日排队较长,可错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