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蒋玉菡是忠顺王府的家伎,忠顺王为啥会允许他娶袭人为妻?

回答这个问题,要参考长史官转述忠顺王爷的一句话:“若是别的戏子,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成,甚合我老人家

回答这个问题,要参考长史官转述忠顺王爷的一句话:“若是别的戏子,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成,甚合我老人家心,竟断断少不得此人。”

当然,长史官的话,有不尽不实之处。府里走失了一个戏子小厮,当然要四处寻觅,就像潘又安逃走,“如今打发人四处找他呢”,这是一般的规矩。不仅是把奴仆视为私人财产,不肯轻易丢失,也怕他出去闯祸,连累到主人。所以蒋玉菡逃走,王府肯定要寻找的,未必需要“启明王爷”,忠顺王也未必会说出又客气又强硬的那一番话来。这是长史官拉虎皮作大旗。

找一个走失的家伎,为什么要把忠顺王爷抬出来呢?当然是为了表现得严重一些,给贾政更大的压力。换言之,同样是王府家伎,“王爷驾前承奉之人”、王爷欣赏喜欢的人,和普通的家伎,是有重大区别的。

这样的区别,有什么要紧?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

七十回写年近岁逼,有八个小厮年纪到了,该指配丫鬟成婚。而丫鬟们呢,“虽有几个应该发配的,奈各人皆有原故:第一个鸳鸯发誓不去……第二个琥珀,又有病,这次不能了。”

鸳鸯发誓不肯嫁人,贾府就允许她不嫁。如果别的丫鬟也发个誓,也可以不嫁吗?恐怕没那么自由。鸳鸯的底气,还是贾母的疼爱:“我这屋里有的没的,剩了他一个,年纪也大些,我凡百的脾气性格儿他还知道些……这会子他去了,你们弄个什么人来我使?你们就弄个他那么大一个真珠的人来,不会说话也无用。”

至于说琥珀,是因为有病所以不能成婚。但,“前日太太见彩霞大了,二则又多病多灾的,因此开恩打发他出去了”,彩霞也有病,怎么反而被打发出去“给他老子娘随便自己拣女婿去”了?看来有病也并不是“不嫁”的必要条件,同样要倚仗贾母的宠爱。

有了主子的宠爱,就可以做一些稍微破格的事,可以稍微突破规矩的约束。那么,蒋玉菡受到忠顺王的宠爱,就可以随意迎娶袭人吗?并不。

一来,我前面分析了,忠顺王如何喜爱蒋玉菡,多半是长史官过甚其辞;二来,即使原来宠爱,经过这一番“逃走”,犯下了大错,还能维持从前的宠爱吗?

从被拿回去那一刻起,蒋玉菡就失宠了。迎接他的是处分惩罚,而不是“随意娶妻”这样的优厚待遇。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失宠,虽然经受处分,到底不是犯了死罪,王爷也不会随便处死一个心爱的家伎。惩罚之后,蒋玉菡还得在忠顺王驾前侍奉,时间长了,犯错、失宠,也就渐渐淡了。

淡了之后怎么样?这又要说到蒋玉菡因何而得宠了。长史官说的是因为“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成”,但谨慎老成的人怎么会贸然逃走?得宠的真正原因,恐怕倒是宝玉眼中的“妩媚温柔”——是身居高位的男子,对“妩媚温柔”的娈童的宠爱。

琪官是唱小旦的。小旦是青春饭的。到年长之后,生了胡须,声音体态都发生变化,忠顺王还会喜欢他吗?那时候的失宠,不是因为犯错而“恨的那样,恨不得立刻拿来一下子打死”,而是逐渐的疏远和冷淡,渐渐的心里眼里不再有这个人、不再重视这个人。

到那个时候,蒋玉菡就可以谋求光明正大地脱身了:请求忠顺王恩准,花一笔钱赎身,甚至“不过求一求,只怕身价银一并赏了,还是有的事呢”。

只有恢复了自由身,蒋玉菡才可以娶袭人——不管是娶妻还是纳妾。

也只有恢复了自由身,不再是忠顺王府的家伎,才可能“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始终者”——在贾府败落之后,他们夫妻,会成为宝玉宝钗的供奉者、赡养人。

娶袭人也好,供奉宝玉宝钗也好,都不是忠顺王府的家伎可以做到的。蒋玉菡一定有“色衰而爱弛”、脱离忠顺王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