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七台河的翟女士,银行卡里251万没了,查来查去,钱是被6个60岁左右的老人取走的。可这6个老人,其实也是被骗的。
事儿得从去年9月说起。翟女士接到个电话,对方说自己是“七台河公安局经侦支队”的,说她卷入了一起千万级洗钱案,还发了“通缉令”和“涉案照片”。翟女士当场就懵了,对方又“贴心”地说:“现在有个机会自证清白,把钱转到‘安全账户’,等查清了就还给你。”
翟女士怕得要命,没敢告诉家人,偷偷把251万转了过去,还下载了个叫“公安系统5.85”的APP(后来才知道是木马,能拦截短信)。结果两天后,钱全没了。

警方顺着资金流查,发现钱被分成6笔,在浙江、陕西、天津的ATM机被取走,取款的都是老人。找到其中一个张大爷,他说:“半个月前在菜市场碰到个穿西装的小伙子,说我能领扶贫款,但得‘刷流水’——先让我银行卡里进点钱,取出来交给戴帽子的人,给200块辛苦费。” 其他老人的经历差不多,有的是在公园被“熟人”介绍,有的是被骗子天天上门“陪聊天”骗的,没人知道取的是别人的血汗钱。
钱取出来后,老人交给“车手”(帮骗子转钱的人),车手再给“虚拟币商人”,换成USDT转到境外。警方后来抓了20多人,追回197.54万,但还有部分钱通过虚拟币流到境外,没追回来。
昨天把这事儿跟我妈说,她叹了口气:“要是我接到警察电话说我洗钱,我也得慌。” 可不是吗?咱普通人最怕啥?最怕“公检法”找上门,说你犯了事儿——毕竟“警察”这俩字,在咱们心里就是“权威”的代名词。翟女士的遭遇,其实是戳中了人性里最本能的恐惧:当你觉得自己“犯了大错”,又没人能商量的时候,很容易跟着骗子的指令走。
评论区里有人说:“老人攒点钱不容易,想赚点零花钱,结果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这话太扎心了——他们不是坏,是不懂现代诈骗的套路,是信息闭塞的受害者。
有网友骂:“现在骗子太嚣张,连老人都骗”,可更可怕的是,他们利用的是人的认知漏洞——翟女士怕“被抓”,老人信“政府项目”,车手贪“500-1000块的报酬”,虚拟币商人贪“2%的提成”,每个人都被自己的“弱点”牵着走,最终变成了骗子的“棋子”。
评论区里有人问:“手机里的钱怎么被转走的?” 其实翟女士的手机里被指导装了木马,能拦截短信,所以钱转走的时候她没收到提醒。这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别乱下陌生APP,别给陌生人透露银行卡信息——哪怕对方说自己是“警察”“扶贫办的”,也得先打110核实。
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全是陷阱。要是接到“公检法”的电话,先挂了,打110问;要是有人说“帮你领扶贫款”“刷流水赚零花钱”,赶紧躲远点——你的银行卡,别成了别人的“洗钱工具” 。
希望翟女士能尽快追回剩下的钱,也希望那些老人能明白:不是所有“好事”,都能随便帮。咱们做子女的,也得多跟爸妈说说这些事儿,别让他们成了骗子的“目标”。这世界,总有骗子在盯着咱们的钱,但只要咱们多留个心眼,就能少踩点坑。